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95314
根據筆者個人的觀察,多年來有關氣候變遷的各種國際談判與合作宛若是另一種「無形的」溫室氣體,排量逐年攀升,非但無助於跨國共識的凝聚,反而讓氣候變遷帶來更多不可逆轉的巨大災變與年均溫持續升高的地球。以本次德班會議為例,若干新興經濟體國家—中國、南非、巴西—雖已公開表示有意願接受一個具拘束力的碳排目標 (註1),營造出絕處逢生,事有轉寰的假像,實則立場聲明的背後是處處充滿機巧。舉凡2020年的時間限制、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效期、北方國家的資金援助與綠色氣候基金在本次會議得到簽署、落實技術轉移機制、確保2015年之前完成科學評估等。這些看似言之有理的主張,與其說是促成南北國家合作的前提,不如說是這些新興經濟國家用以推諉責任的藉口與「謊言」。
從務實與效益的觀點來看,所有真正重要並可用來緩解地球暖化的議題與方法在歷屆氣候談判議程上多半處於邊緣化狀態。峇里(Bali)、波茲南(Poznan)、哥本哈根(Copenhagen)、坎昆(Cancun),還有現在的德班(Durban),氣候會議上鮮少看到締約國認真討論這些議題與方法,更遑論去執行。舉例來說,糧食與水資源兩項與所有人類安全最相關的議題,也是受到氣候變遷衝擊最嚴重的問題,向來不是聯合國氣候峰會的核心關切。所有締約國家總是聚焦在形成減碳新協議的可能,還有如何發展所謂替代傳統化石燃料的綠色能源(green energy)。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謊言(如果「謊言」可以被量化為碳排量,想必一定也十分可觀)!
談判桌或媒體上那些被各主權國家爭執不休的替代能源,像是生質燃料 (biofuel)還有風力發電(wind power),既不潔淨,更不環保,說穿了根本不是替代化石燃料與節能減碳的有效方式。更具體地說,除非僅是小範圍使用那些從家用與農業生產過程中回收物質所轉換的生質能源,或許勉強算得上是環保。倘若是大規模使用,或是規模化生產由玉米 (maize)、甜菜 (beetroot)、甘蔗 (sugar cane)所加工成的生質燃料,將極度不友善環境;不但耗費大量的土地及其含養的資源,更進一步衝擊糧食耕作所需的土地面積與灌溉用水。事實上,當前糧食危機的成因之一就是源自於此,而生物多樣性的快速消逝也與之相關 (註2)。因此,考量氣候變遷對於糧食的威脅還有水資源供給的吃緊,生質能源根本就不該是選項。因應氣候變遷,國際社會與科學社群應該專注思索的工作是找出確保水源供應與解決糧食危機的方法,以面對未來乾旱或類似沙漠氣候頻繁發生的風險。易言之,找出適應氣候變遷的新糧食與水源對策,立即務實執行,比單純聚焦於如何減量溫室氣體或爭辯誰該出資多少援助誰,更有意義。地球整體生態系統與氣候條件早已處於變遷之中,德班會議的各國談判代表若真心企求因應暖化的具體策略,就必須正視糧食與水資源問題,並付諸行動。然而,這樣的可能性相當令人存疑。
再來看看風力發電的問題,這個另一個拯救地球暖化的謊言。風力發電這種產生能源的方式其實也是非常耗費土地面積的,並且風葉渦輪機組在製作與設立的過程中就是一項重污染的行為。舉例來說,將高聳的風力發電設備固定在地表必須使用大量的水泥,這對土地生態便是傷害。統計顯示,平均20萬瓦特的渦輪機組需要至少1萬噸的水泥 (註3); 因此,那些自豪靠風力發電減少碳排的國家,宣稱的數字越高,恐怕污染土地的程度就也越嚴重。
另外,風力是與地理條件密切相關的自然力,真正風力豐沛適宜發展此種可再生能源的地理位置不多,因此目前發展風力能源的國家多半也同時在風力發電的地點建立傳統火力或是核能發電的系統來進行支援,以避免風力發電最後根本產生不了可供使用的電能儲量 (註4)。換句話說,越多的風力發電,暗示著越多的傳統發電也同時併存。此事實沒有國家會說,畢竟那不符合一般人對於「緣色能源」的認知與期待。
依據科學的研究和分析,煤、石油、天然氣、核能、大陽能、風能這幾種產生能源的方式中,風力發電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是相對最高的 (註5)。或許有人會問,竟然風力發電這麼不經濟,為什麼國際合作將之列入選項並積極發展?理由很簡單,現有《京都議定書》機制下,北方與南方國家可以透過所謂的「清潔發展」模式(CDM model),來贏取減碳愛地球的美名與獲得技術移轉的實益,甚至是透過環境補貼,間接強化本國某些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但相對地,這些真相政府或企業並不希望讓一般人知道,於是一系列綠色能源的謊言開始被編織與流轉傳播。
面對氣候變遷,國際談判與合作面臨的真正難題是如何誠信與務實地面對一個已經改變的地球,如何說服自己國家的人民去調整既有的生活方式與觀念,盡快適應和新的氣候型態共處。不循此途,而只是僵固地訴求減碳上的數字之爭(例如:排量、年限、認證等問題)或義務分配上的比重責任,問題根本不會解決,結果也將注定是悲劇性的失敗。
國際社會需要更多務實的行動,而不是浪費時間與資源的談判。可惜的是,在今年德班會議結束前,能夠緩解氣候變遷各項災變的問題依舊還未被各國代表開始研議或討論。COP17直到《京都議定書》效期屆至前夕,還在用舊思維與善於編織謊言的主權國家進行政治與經濟角力。而世人也依然活在暖化加劇的地球和深陷謊言而不自覺
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南非德班氣候會議與京都議定書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19865
京都議定書存廢 各國抱持不同看法 ----2011.11.29 孔德廉/綜合報導
聯合國氣候會議於南非當地時間28日正式在德班登場,會議將針對《京都議定書》的存廢做討論,各國也積極避免重蹈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的覆轍。但根據加拿大電視公司(CTV)報導,加國將會在12月正式退出協議書,讓此次會議再次蒙上更大的陰影。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表示,此次會議最重要的議題還是圍繞在《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存廢,及「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推動上。因為《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將於明年到期,屆時將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範各國的碳排放量。
而2010年坎昆大會中所提出的「綠色氣候基金」也是此次會議的重點之一。根據規定,已開發國家首先必須提供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接著在2020年前,每年向容易受到旱災、洪水、暴風雨與海水上升影響的國家,提供多達1000億美元資金,並提供技術支援。
但目前為止,各國在綠色氣候基金運作上也並不積極,因為在歐美債務危機陰影下,各國亦不願訂出更嚴厲的減排目標,更遑論向開發中國家提供援助與技術轉移。
而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針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期承諾存續的看法也相當分歧;其中,包含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普遍要求保留第二期承諾,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部分已開發國家卻拒絕這一提議。根據加拿大電視公司(CTV)報導,加拿大更會在12月正式退出協議書。
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Peter Kent)表示,加拿大不會承諾第二期議定書。他要求提出「新國際協議」,納入所有主要碳排國。美國方面也希望等到《京都議定書》明年屆滿後,站在已開發國家的立場上,以新框架協議取代。
在外界普遍對這次會議抱持悲觀看法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談及德班大會時強調,「本次會議必須落實坎昆所達成的共識,不能承受拖延,不能讓最窮者和最易受損者來承受代價。」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也呼籲與會各國要盡快進行「建設性的磋商」,以順利推動兩項重要目標。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0244
氣候會議爭吵下落幕 2015路線圖終通過
011.12.11 楊宗興/綜合外電
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於當地時間11日清晨落幕,雖然印度和中國在會議上,針對歐洲支持的遏止溫室效應氣體「路線圖」,與歐洲各國激烈較勁,但最後還是在延長會議的談判中妥協,讓大會通過這份歐盟支持的「路線圖」,為本屆大會畫下句點。
根據「路線圖」內容,預計由2015年開始施行較為嚴格的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標準,並且將先前京都議定書僅規範已開發國家的減排標準,一體適用至開發中國家,明訂各國的減排比例。
此外,大會還宣布,繼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並於2013年開始實施,避免了《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後出現空當。會議還決定正式啟動綠色氣候基金,並成立了綠色氣候基金管理框架。另外,大會還對適應、減緩、技術轉移等問題作了安排。
本次大會主席、南非外長恩柯納-馬薩班(Maite Nkoana-Mashabane)表示,在延長會的時間裡,194國與會代表為遏止全球溫室氣體的努力,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她強調,在德班的氣候變遷大會上,「並未聽到反對聲音,於是通過本案」,這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義。
據外電報導,歐盟從談判一開始就提出所謂「路線圖」計劃,提出有條件簽署《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要求在2015年前制定涵蓋主要經濟體的新法律框架,並於2020年實施。美國則稱只有主要經濟體都加入量化減排協議之後,美國才會加入。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在會談前就明確提出不加入《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堅持雙軌制,堅持《議定書》與《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4691
德班 聯合國氣候會議 COP17- UNFCCC - 多國爭議 立場分歧
-------------------------------------
聯合國氣候會議 在南非德班 進行 Durban, South Africa,
本周末結束
談判過程 仍然是有多國爭議 ,立場分歧
第17屆-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會議 UNFCCC -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Nov. 28 - Dec. 9, 2011
COP 17 -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17th session
-----------------------------------------------------------------
英國衛報 新聞報導 The Guardian
新聞標題: " 德班氣候會議僵持不下 談判被迫延長"
(Durban climate conference stalemate pushes talks into extra time - 星期六 2011-12-10)
http://www.guardian.co.uk/environment/2011/dec/10/durban-un-climate-change-conference?intcmp=239
Durban climate conference stalemate pushes talks into extra time
By John Vidal and Fiona HarveySaturday 10 December 2011
China, Inida, Africa, and the EU were at loggerheads on Friday night, pushing UN climate talks into extra time on Saturday as 194 countries attempted to reach a global deal to prevent dangerous global warming.
There were signs of movement on all sides, according to people in the talks in Durban, with compromises possible but no final breakthrough. Some long-standing rifts between the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between the EU and the US, appeared bridged.
A new text, seen by the Guardian, was introduced at midnight and went some way to easing the fear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rich countries could wriggle out of their obligations.
Governments are wrangling over what form any future agreement on global warming should take, following a disappointingly weak agreement in Copenhagen in 2009 and slow progress at Cancun last year.
Also at stake in Durban was the future of the Kyoto protocol, the only existing legal treaty forcing rich countries to cut thei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f the talks collapse, the protocol will be in effect dead after its current provisions expire at the end of next year.
Discord was in the air as some nations wanted to strengthen the proposals while others wanted to keep them vague. An early draft was slammed by China's chief negotiator, Su Wei, and by Seyni Nato, spokesman for the Africa group at the talks, who both said they feared it could mean the end of the Kyoto protocol.
Su told the Guardian: "The G77 [group of more than 100 developing countries] could not take this [proposal] as the basis for discussion. This is killing the Kyoto protocol. They want to finish the Kyoto protocol."
The EU on Friday night said it was committed to continuing the Kyoto protocol beyond 2012. However, as the price of this offer, it wanted China and other nations to agree a "roadmap" that would see negotiations begin immediately with a view to completing a new treaty by 2015 to come into force in 2020. The EU also wants any such new agreement to be legally binding, though other countries want a weaker commitment.
The issue of whether emissions cuts should be legally binding or voluntary pledges has dogged these talks for at least a decade.
The text seen by the Guardian talked of a "legal instrument applicable to all parties", a phrase understood to be acceptable to the US and the EU, though it is weaker than a "legally binding" commitment. But the text did not contain a deadline for countries to ratify any new agreement, a key concern in the earlier drafts.
EU member states, with a handful of allies including Norway and Switzerland, are the only developed countries prepared to carry on with the Kyoto protocol. The US has always rejected the 1997 pact, and Japan, Canada and Russia have declared they will not take on new emissions targets under the protocol beyond 2012.
From now until 2020, most of the world's governments – including all of the biggest emitters – are covered by their own national emissions-cutting targets, but these are voluntary and not legally binding, in the way the Kyoto protocol is. Many nations are concerned that this is too open to political meddling and allows countries to renege on their commitments – and that could harm the climate. They are pushing for the new post-2020 agreement to be legally binding.
The EU was confident it had the support of more than 120 countries, including major developing economies such as Brazil, South Africa, Argentina, many African countries and the world's least developed economies in pushing the deal through. However, under UN rules, every country must agree the text of any agreement for it to be passed.
The talks are scheduled to resume on Saturday morning, with another day of negotiating in prospect.
-------------------------------------------------------------------------------
http://www.nownews.com/2011/12/09/327-2765066.htm
溫室效應HOLD不住?京都議定書將到期
歐美中三強分裂
記者李玲玲/台北報導
2011年12月9日
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國際關注,日前在南非德班所進行的氣候公約諮商談判接近尾聲,由於京都議定書規範的減量承諾期程只到2012年,接下來的溫室氣體減量該 怎麼走下去令人擔心,不過根據環保署代表指出,到現在談判進展有限,美國、歐盟和中國協商立場分成三大派,對後京都機制的立場仍然分歧。
目前國際協商立場大致分為三大派別,分別為傾向不簽署新國際協議的陣營(美國)、支持延續後京都機制的陣營(歐盟),以及須有減量承諾為前提才支持延續的陣營(中國)。
美國認為目前不適合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如果所有主要排放國家不能全部參與溫室氣體減量行動,全球排放量就無法降到必要水準,因此任何法律協議,都須具備適用於所有主要經濟體的同等法律效力。
美國氣候變化特使Todd Stern在7日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將堅守在丹麥哥本哈根會議與墨西哥坎昆會議所做的承諾,2020年前減少17%的碳排放量,並指出新的氣候變化機制不能以1992年的全球經濟狀況作為規劃前提。
為了使德班會議能有共識結果產出,Todd認為第一優先要務應執行去(2010)年在坎昆所達成的一套平衡包裹協議,建立新清潔技術中心暨網絡及調適委員 會,同時也要確保綠色氣候基金以專業的態度來作處理,採取步驟循序漸進,建立起因應國際機制的新計畫組織,並提出透明的會計系統指引。
有關2012年後的清潔發展機制(CDM)有效性與存廢問題,歐盟表示不會放棄CDM機制,即使最後各國未達成共識,歐盟也會以發展成歐盟區域間的碳交易市場,維持CDM機制的抵換方式,並以市場機制結合其他氣候能源政策,持續推動低碳經濟。
德國與歐盟也重申遵循京都議定書的承諾,希望京都議定書能夠持續運作,但若僅有歐盟及少數國家的國際承諾,沒有所有主要排放國家的共同參與,仍無法達成控制溫升在攝氏2度C的目標。
另外,德國在大會上宣布設立綠色氣候基金,將以4千萬歐元提供作為開發中國家的初步活動,引起會場上熱烈掌聲與迴響。
原定議程時間到12月9日,但是目前各國在許多議題上,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各國與會代表持續進行磋商談判,希望能產出共識或結論草案,獲得重大進展,不過現在研判,可能無法在原訂時間內妥善解決
-----------------------------------------------------------------------------------
英國衛報 新聞報導 The Guardian
新聞標題: " 氣候會議遇困境 - 因為中國拒絕新條約之提案"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trouble as China rejects proposals for new treaty - 星期五 2011-12-9)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trouble as China rejects proposals for new treaty
By John Vidal and Fiona Harvey
Friday 9 December 2011
he climate change talks in Durban were in trouble on Friday night as China's chief negotiator firmly rejected proposals for a new global treaty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u Wei said the proposals were unacceptable because they would lead to the end of the Kyoto protocol, the world's only existing treaty stipulating emissions cuts. He told the Guardian: "The G77 [group of more than 100 developing countries] could not take this [proposal] as the basis for discussion. This is killing the Kyoto protocol. They want to finish the Kyoto protocol."
Seyni Nato, spokesman for the Africa group at the talks, said: "We are not happy with the [negotiating] text." He said he too feared the proposals as tabled would mean the end of the Kyoto protocol. However, he acknowledged: "This is only a first draft. We are in for a very long night."
Their words were at odds with the upbeat assessment given by European negotiators, who said the "tempo" of the negotiations had picked up and were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an agreement. They said it was untrue that the G77 had rejected the proposals, and that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were still in support.
Governments from 194 nations were wrangling into the early hours of the morning over what form any future agreement on global warming should take, and whether poor countries should carry legal obligations to cut their emissions, as well as the rich.
At stake was also the future of the Kyoto protocol, the only legal treaty forcing rich countries to cut thei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f the talks collapse, the protocol will be in effect dead after its current provisions expire at the end of next year.
EU member states, with a handful of allies including Norway and Switzerland, are the only developed countries prepared to carry on with the Kyoto protocol. The US has always rejected the 1997 pact, and Japan, Canada and Russia have declared they will not take on new emissions targets under the protocol beyond 2012.
But the EU will only agree to a "second commitment period" covering emissions from 2012, probably until 2020, if other countries sign up to a "roadmap" for a new global agreement, to kick in from 2020.
If the roadmap were accepted, it would mean that all the world's major emitters –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 would negotiate a new pact in 2015 to cut emissions from 2020 onwards.
From now until 2020, most of the world's governments – including all of the biggest emitters – are covered by their own national emissions-cutting targets. But these are voluntary and not legally binding, in the way the Kyoto protocol is. Although some governments, including the US, are happy to continue with a voluntary system, the EU and many developing nations are concerned that it is too open to political meddling, and allows countries too easily to renege on their commitments – and that could harm the climate. They are pushing for the new post-2020 agreement to be legally binding.
The US is unhappy with agreeing so far in advance that the outcome of years of negotiations should be legally binding, and China has long refused to take on international legally binding commitments while insisting that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do so, arguing that the rich world bears responsibility for most of the stock of emissions now in the atmosphere.
The EU was confident that it had the support of more than 120 countries, including major developing economies such as Brazil, South Africa, Argentina, many African countries and the world's least developed economies in pushing the deal through. However, under UN rules, every country must agree the text of any agreement for it to be passed.
-------------------------------------------------------------------
低調而悲觀的德班氣候會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12-08
兩年前,一群來自全球的政要,在媒體和環境活躍分子的鼓噪之下,意氣風發地趕到哥本哈根,立志要達成協議,以拯救據說日益變暖的地球。不過,高調喧嘩之后,什么實質性的東西也沒達成,只留下各國的爭吵和會后互相指責。
去年大家就學乖了,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上,代表們低調了很多,在那個美麗的海邊城市達成了一些“意向”,把任務留給了今年的德班會議。
今年在南非美麗城市德班舉行的會議,就更加低調了,連媒體也沒有多大的關注。因為大家可能已經意識到,那些與會的政府代表、各類國際組織人員,除了一年幾次參加“氣候旅遊”,實在難以取得什么進展和突破。
這次會議到現在,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在明年12月31日到期,德班會議能否決定發達國家這個議定書的二期承諾;二是去年在坎昆氣候會議上說的富國出資幫助窮國應對變化的“資金承諾”能否落實。
《京都議定書》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即形勢弄到今天這個地步,大家都有責任。不過發達國家在歷史上排放量大,而且目前經濟富裕,因 此37個發達國家應該強制減排,而發展中國家則自愿減排。美國因為中印等發展中國家不必強制減排,所以國會沒有批準議定書,一直游離於這個議定書之外。從 去年開始,日本、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也表示,不想再堅持下去。只有歐盟還算是表示原則同意繼續強制減排。
這樣局勢就變成,美國等發達國家說發展中大國也要強制減排,我才可能參加;發展中排放大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則表示,共同而有區別的原則是合理的,發達 國家理應強制減排,并出資幫助窮國;歐盟的意思是,發達國家應堅持承諾,發展中國家也不能總是“自愿”。幾方僵持不下,弄得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國家(這些 國家因為窮或者海拔低,是氣候災害的最大受害者)心急如焚怨聲載道。
不過中國前天表態,在滿足一定條件前提下,中國可以接受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協議。雖然條件沒有新意,但可以談判,可以說是對會議取得突破的積極貢獻。但其實際上各方立場基本不變,所以能否達成協議還是難說。
“資金承諾”,也有兩個部分,一是從明年開始,發達國家籌集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給最需要的窮國應對氣候變化;二是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從2020年 開始,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給窮國。不過從世界經濟形勢以及發達國家目前普遍削減開支的趨勢來看,這筆錢無論來自富國的財政還是私人捐助,都是很 難。
參加這次會議的非洲集團主席托西·帕努姆-帕努姆痛心疾首地說,氣候事務上缺乏全球領袖。他希望發達國家“就如他們在政治上、經濟上和一定程度上軍事上” 一樣,在氣候問題上也發揮領袖作用。然而事關各自短期利益時,好像還沒有誰愿意來當這個領袖,致力於全球長遠事業。
·錢克錦·(媒體人士)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0288
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 可避高額罰款
新頭殼newtalk 2011.12.13 孔德廉/綜合報導
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Peter Kent)在當地時間12日宣布,加拿大將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並且不會繳納碳排放超量的140億加幣(136億美元)罰款。加拿大也成為《京都議定書》簽署以後,第一個退出的國家。
在南非德班大會經歷了14天馬拉松式的會談後,各國終於在關鍵問題上取得共識,順利延長《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並啟動綠色氣候基金的運作,不過加拿大現任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及其保守派政府在會議上始終採否定態度,加拿大也因此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成為第一個退出這份協議的國家。
自加拿大在2002年簽署《京都議定書》以來,政府就承諾要將2008年到2012年的國內碳排放量減少到比1990年減少6%的程度,但到目前為止,加國的排碳量不只沒有減少,還增加了30%,因此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加國政府必須支付高達140億加幣(136億美元)的龐大罰款。
對此,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說,「《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對加拿大而言已經成為過去,因此我們行使我們的合法權利正式退出。」此外,他也表示,加拿大的退出,不僅可以免除這些罰款,對當前經濟面臨困境的加國政府來說,也是一項好消息,所以政府沒有其他選擇。
同時,肯特還提出批評指出,《京都議定書》排除了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美國與中國,因此這並非是一條能使全球解決氣候變遷的前進之道,如果有的話,也是一項障礙。另外,由自由黨領導的加拿大政府在2002年批准加入《京都議定書》的行為是不負責的,因為《京都議定書》並沒有認真採取行動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在肯特宣布此項決定之後,加拿大議員隨即指責保守黨的舉動,嚴重損害了加拿大的國際形象。外電報導也指出,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所造成最嚴重的影響,就是將嚴重阻礙下一階段國際減碳框架談判,進而打擊《京都議定書》所推動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對防止全球氣候暖化的努力產生極大的阻力。
京都議定書存廢 各國抱持不同看法 ----2011.11.29 孔德廉/綜合報導
聯合國氣候會議於南非當地時間28日正式在德班登場,會議將針對《京都議定書》的存廢做討論,各國也積極避免重蹈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的覆轍。但根據加拿大電視公司(CTV)報導,加國將會在12月正式退出協議書,讓此次會議再次蒙上更大的陰影。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表示,此次會議最重要的議題還是圍繞在《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存廢,及「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的推動上。因為《京都議定書》的第一承諾期將於明年到期,屆時將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範各國的碳排放量。
而2010年坎昆大會中所提出的「綠色氣候基金」也是此次會議的重點之一。根據規定,已開發國家首先必須提供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接著在2020年前,每年向容易受到旱災、洪水、暴風雨與海水上升影響的國家,提供多達1000億美元資金,並提供技術支援。
但目前為止,各國在綠色氣候基金運作上也並不積極,因為在歐美債務危機陰影下,各國亦不願訂出更嚴厲的減排目標,更遑論向開發中國家提供援助與技術轉移。
而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針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期承諾存續的看法也相當分歧;其中,包含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普遍要求保留第二期承諾,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部分已開發國家卻拒絕這一提議。根據加拿大電視公司(CTV)報導,加拿大更會在12月正式退出協議書。
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Peter Kent)表示,加拿大不會承諾第二期議定書。他要求提出「新國際協議」,納入所有主要碳排國。美國方面也希望等到《京都議定書》明年屆滿後,站在已開發國家的立場上,以新框架協議取代。
在外界普遍對這次會議抱持悲觀看法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談及德班大會時強調,「本次會議必須落實坎昆所達成的共識,不能承受拖延,不能讓最窮者和最易受損者來承受代價。」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也呼籲與會各國要盡快進行「建設性的磋商」,以順利推動兩項重要目標。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0244
氣候會議爭吵下落幕 2015路線圖終通過
011.12.11 楊宗興/綜合外電
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於當地時間11日清晨落幕,雖然印度和中國在會議上,針對歐洲支持的遏止溫室效應氣體「路線圖」,與歐洲各國激烈較勁,但最後還是在延長會議的談判中妥協,讓大會通過這份歐盟支持的「路線圖」,為本屆大會畫下句點。
根據「路線圖」內容,預計由2015年開始施行較為嚴格的遏止溫室氣體排放標準,並且將先前京都議定書僅規範已開發國家的減排標準,一體適用至開發中國家,明訂各國的減排比例。
此外,大會還宣布,繼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並於2013年開始實施,避免了《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後出現空當。會議還決定正式啟動綠色氣候基金,並成立了綠色氣候基金管理框架。另外,大會還對適應、減緩、技術轉移等問題作了安排。
本次大會主席、南非外長恩柯納-馬薩班(Maite Nkoana-Mashabane)表示,在延長會的時間裡,194國與會代表為遏止全球溫室氣體的努力,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她強調,在德班的氣候變遷大會上,「並未聽到反對聲音,於是通過本案」,這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義。
據外電報導,歐盟從談判一開始就提出所謂「路線圖」計劃,提出有條件簽署《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要求在2015年前制定涵蓋主要經濟體的新法律框架,並於2020年實施。美國則稱只有主要經濟體都加入量化減排協議之後,美國才會加入。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在會談前就明確提出不加入《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堅持雙軌制,堅持《議定書》與《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4691
德班 聯合國氣候會議 COP17- UNFCCC - 多國爭議 立場分歧
-------------------------------------
聯合國氣候會議 在南非德班 進行 Durban, South Africa,
本周末結束
談判過程 仍然是有多國爭議 ,立場分歧
第17屆-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會議 UNFCCC -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Nov. 28 - Dec. 9, 2011
COP 17 -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17th session
-----------------------------------------------------------------
英國衛報 新聞報導 The Guardian
新聞標題: " 德班氣候會議僵持不下 談判被迫延長"
(Durban climate conference stalemate pushes talks into extra time - 星期六 2011-12-10)
http://www.guardian.co.uk/environment/2011/dec/10/durban-un-climate-change-conference?intcmp=239
Durban climate conference stalemate pushes talks into extra time
By John Vidal and Fiona HarveySaturday 10 December 2011
China, Inida, Africa, and the EU were at loggerheads on Friday night, pushing UN climate talks into extra time on Saturday as 194 countries attempted to reach a global deal to prevent dangerous global warming.
There were signs of movement on all sides, according to people in the talks in Durban, with compromises possible but no final breakthrough. Some long-standing rifts between the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between the EU and the US, appeared bridged.
A new text, seen by the Guardian, was introduced at midnight and went some way to easing the fear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rich countries could wriggle out of their obligations.
Governments are wrangling over what form any future agreement on global warming should take, following a disappointingly weak agreement in Copenhagen in 2009 and slow progress at Cancun last year.
Also at stake in Durban was the future of the Kyoto protocol, the only existing legal treaty forcing rich countries to cut thei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f the talks collapse, the protocol will be in effect dead after its current provisions expire at the end of next year.
Discord was in the air as some nations wanted to strengthen the proposals while others wanted to keep them vague. An early draft was slammed by China's chief negotiator, Su Wei, and by Seyni Nato, spokesman for the Africa group at the talks, who both said they feared it could mean the end of the Kyoto protocol.
Su told the Guardian: "The G77 [group of more than 100 developing countries] could not take this [proposal] as the basis for discussion. This is killing the Kyoto protocol. They want to finish the Kyoto protocol."
The EU on Friday night said it was committed to continuing the Kyoto protocol beyond 2012. However, as the price of this offer, it wanted China and other nations to agree a "roadmap" that would see negotiations begin immediately with a view to completing a new treaty by 2015 to come into force in 2020. The EU also wants any such new agreement to be legally binding, though other countries want a weaker commitment.
The issue of whether emissions cuts should be legally binding or voluntary pledges has dogged these talks for at least a decade.
The text seen by the Guardian talked of a "legal instrument applicable to all parties", a phrase understood to be acceptable to the US and the EU, though it is weaker than a "legally binding" commitment. But the text did not contain a deadline for countries to ratify any new agreement, a key concern in the earlier drafts.
EU member states, with a handful of allies including Norway and Switzerland, are the only developed countries prepared to carry on with the Kyoto protocol. The US has always rejected the 1997 pact, and Japan, Canada and Russia have declared they will not take on new emissions targets under the protocol beyond 2012.
From now until 2020, most of the world's governments – including all of the biggest emitters – are covered by their own national emissions-cutting targets, but these are voluntary and not legally binding, in the way the Kyoto protocol is. Many nations are concerned that this is too open to political meddling and allows countries to renege on their commitments – and that could harm the climate. They are pushing for the new post-2020 agreement to be legally binding.
The EU was confident it had the support of more than 120 countries, including major developing economies such as Brazil, South Africa, Argentina, many African countries and the world's least developed economies in pushing the deal through. However, under UN rules, every country must agree the text of any agreement for it to be passed.
The talks are scheduled to resume on Saturday morning, with another day of negotiating in prospect.
-------------------------------------------------------------------------------
http://www.nownews.com/2011/12/09/327-2765066.htm
溫室效應HOLD不住?京都議定書將到期
歐美中三強分裂
記者李玲玲/台北報導
2011年12月9日
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國際關注,日前在南非德班所進行的氣候公約諮商談判接近尾聲,由於京都議定書規範的減量承諾期程只到2012年,接下來的溫室氣體減量該 怎麼走下去令人擔心,不過根據環保署代表指出,到現在談判進展有限,美國、歐盟和中國協商立場分成三大派,對後京都機制的立場仍然分歧。
目前國際協商立場大致分為三大派別,分別為傾向不簽署新國際協議的陣營(美國)、支持延續後京都機制的陣營(歐盟),以及須有減量承諾為前提才支持延續的陣營(中國)。
美國認為目前不適合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如果所有主要排放國家不能全部參與溫室氣體減量行動,全球排放量就無法降到必要水準,因此任何法律協議,都須具備適用於所有主要經濟體的同等法律效力。
美國氣候變化特使Todd Stern在7日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將堅守在丹麥哥本哈根會議與墨西哥坎昆會議所做的承諾,2020年前減少17%的碳排放量,並指出新的氣候變化機制不能以1992年的全球經濟狀況作為規劃前提。
為了使德班會議能有共識結果產出,Todd認為第一優先要務應執行去(2010)年在坎昆所達成的一套平衡包裹協議,建立新清潔技術中心暨網絡及調適委員 會,同時也要確保綠色氣候基金以專業的態度來作處理,採取步驟循序漸進,建立起因應國際機制的新計畫組織,並提出透明的會計系統指引。
有關2012年後的清潔發展機制(CDM)有效性與存廢問題,歐盟表示不會放棄CDM機制,即使最後各國未達成共識,歐盟也會以發展成歐盟區域間的碳交易市場,維持CDM機制的抵換方式,並以市場機制結合其他氣候能源政策,持續推動低碳經濟。
德國與歐盟也重申遵循京都議定書的承諾,希望京都議定書能夠持續運作,但若僅有歐盟及少數國家的國際承諾,沒有所有主要排放國家的共同參與,仍無法達成控制溫升在攝氏2度C的目標。
另外,德國在大會上宣布設立綠色氣候基金,將以4千萬歐元提供作為開發中國家的初步活動,引起會場上熱烈掌聲與迴響。
原定議程時間到12月9日,但是目前各國在許多議題上,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各國與會代表持續進行磋商談判,希望能產出共識或結論草案,獲得重大進展,不過現在研判,可能無法在原訂時間內妥善解決
-----------------------------------------------------------------------------------
英國衛報 新聞報導 The Guardian
新聞標題: " 氣候會議遇困境 - 因為中國拒絕新條約之提案"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trouble as China rejects proposals for new treaty - 星期五 2011-12-9)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trouble as China rejects proposals for new treaty
By John Vidal and Fiona Harvey
Friday 9 December 2011
he climate change talks in Durban were in trouble on Friday night as China's chief negotiator firmly rejected proposals for a new global treaty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u Wei said the proposals were unacceptable because they would lead to the end of the Kyoto protocol, the world's only existing treaty stipulating emissions cuts. He told the Guardian: "The G77 [group of more than 100 developing countries] could not take this [proposal] as the basis for discussion. This is killing the Kyoto protocol. They want to finish the Kyoto protocol."
Seyni Nato, spokesman for the Africa group at the talks, said: "We are not happy with the [negotiating] text." He said he too feared the proposals as tabled would mean the end of the Kyoto protocol. However, he acknowledged: "This is only a first draft. We are in for a very long night."
Their words were at odds with the upbeat assessment given by European negotiators, who said the "tempo" of the negotiations had picked up and were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an agreement. They said it was untrue that the G77 had rejected the proposals, and that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were still in support.
Governments from 194 nations were wrangling into the early hours of the morning over what form any future agreement on global warming should take, and whether poor countries should carry legal obligations to cut their emissions, as well as the rich.
At stake was also the future of the Kyoto protocol, the only legal treaty forcing rich countries to cut thei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f the talks collapse, the protocol will be in effect dead after its current provisions expire at the end of next year.
EU member states, with a handful of allies including Norway and Switzerland, are the only developed countries prepared to carry on with the Kyoto protocol. The US has always rejected the 1997 pact, and Japan, Canada and Russia have declared they will not take on new emissions targets under the protocol beyond 2012.
But the EU will only agree to a "second commitment period" covering emissions from 2012, probably until 2020, if other countries sign up to a "roadmap" for a new global agreement, to kick in from 2020.
If the roadmap were accepted, it would mean that all the world's major emitters –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 would negotiate a new pact in 2015 to cut emissions from 2020 onwards.
From now until 2020, most of the world's governments – including all of the biggest emitters – are covered by their own national emissions-cutting targets. But these are voluntary and not legally binding, in the way the Kyoto protocol is. Although some governments, including the US, are happy to continue with a voluntary system, the EU and many developing nations are concerned that it is too open to political meddling, and allows countries too easily to renege on their commitments – and that could harm the climate. They are pushing for the new post-2020 agreement to be legally binding.
The US is unhappy with agreeing so far in advance that the outcome of years of negotiations should be legally binding, and China has long refused to take on international legally binding commitments while insisting that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do so, arguing that the rich world bears responsibility for most of the stock of emissions now in the atmosphere.
The EU was confident that it had the support of more than 120 countries, including major developing economies such as Brazil, South Africa, Argentina, many African countries and the world's least developed economies in pushing the deal through. However, under UN rules, every country must agree the text of any agreement for it to be passed.
-------------------------------------------------------------------
低調而悲觀的德班氣候會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12-08
兩年前,一群來自全球的政要,在媒體和環境活躍分子的鼓噪之下,意氣風發地趕到哥本哈根,立志要達成協議,以拯救據說日益變暖的地球。不過,高調喧嘩之后,什么實質性的東西也沒達成,只留下各國的爭吵和會后互相指責。
去年大家就學乖了,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上,代表們低調了很多,在那個美麗的海邊城市達成了一些“意向”,把任務留給了今年的德班會議。
今年在南非美麗城市德班舉行的會議,就更加低調了,連媒體也沒有多大的關注。因為大家可能已經意識到,那些與會的政府代表、各類國際組織人員,除了一年幾次參加“氣候旅遊”,實在難以取得什么進展和突破。
這次會議到現在,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在明年12月31日到期,德班會議能否決定發達國家這個議定書的二期承諾;二是去年在坎昆氣候會議上說的富國出資幫助窮國應對變化的“資金承諾”能否落實。
《京都議定書》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即形勢弄到今天這個地步,大家都有責任。不過發達國家在歷史上排放量大,而且目前經濟富裕,因 此37個發達國家應該強制減排,而發展中國家則自愿減排。美國因為中印等發展中國家不必強制減排,所以國會沒有批準議定書,一直游離於這個議定書之外。從 去年開始,日本、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也表示,不想再堅持下去。只有歐盟還算是表示原則同意繼續強制減排。
這樣局勢就變成,美國等發達國家說發展中大國也要強制減排,我才可能參加;發展中排放大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則表示,共同而有區別的原則是合理的,發達 國家理應強制減排,并出資幫助窮國;歐盟的意思是,發達國家應堅持承諾,發展中國家也不能總是“自愿”。幾方僵持不下,弄得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國家(這些 國家因為窮或者海拔低,是氣候災害的最大受害者)心急如焚怨聲載道。
不過中國前天表態,在滿足一定條件前提下,中國可以接受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協議。雖然條件沒有新意,但可以談判,可以說是對會議取得突破的積極貢獻。但其實際上各方立場基本不變,所以能否達成協議還是難說。
“資金承諾”,也有兩個部分,一是從明年開始,發達國家籌集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給最需要的窮國應對氣候變化;二是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從2020年 開始,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給窮國。不過從世界經濟形勢以及發達國家目前普遍削減開支的趨勢來看,這筆錢無論來自富國的財政還是私人捐助,都是很 難。
參加這次會議的非洲集團主席托西·帕努姆-帕努姆痛心疾首地說,氣候事務上缺乏全球領袖。他希望發達國家“就如他們在政治上、經濟上和一定程度上軍事上” 一樣,在氣候問題上也發揮領袖作用。然而事關各自短期利益時,好像還沒有誰愿意來當這個領袖,致力於全球長遠事業。
·錢克錦·(媒體人士)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0288
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 可避高額罰款
新頭殼newtalk 2011.12.13 孔德廉/綜合報導
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Peter Kent)在當地時間12日宣布,加拿大將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並且不會繳納碳排放超量的140億加幣(136億美元)罰款。加拿大也成為《京都議定書》簽署以後,第一個退出的國家。
在南非德班大會經歷了14天馬拉松式的會談後,各國終於在關鍵問題上取得共識,順利延長《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並啟動綠色氣候基金的運作,不過加拿大現任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及其保守派政府在會議上始終採否定態度,加拿大也因此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成為第一個退出這份協議的國家。
自加拿大在2002年簽署《京都議定書》以來,政府就承諾要將2008年到2012年的國內碳排放量減少到比1990年減少6%的程度,但到目前為止,加國的排碳量不只沒有減少,還增加了30%,因此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加國政府必須支付高達140億加幣(136億美元)的龐大罰款。
對此,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說,「《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對加拿大而言已經成為過去,因此我們行使我們的合法權利正式退出。」此外,他也表示,加拿大的退出,不僅可以免除這些罰款,對當前經濟面臨困境的加國政府來說,也是一項好消息,所以政府沒有其他選擇。
同時,肯特還提出批評指出,《京都議定書》排除了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美國與中國,因此這並非是一條能使全球解決氣候變遷的前進之道,如果有的話,也是一項障礙。另外,由自由黨領導的加拿大政府在2002年批准加入《京都議定書》的行為是不負責的,因為《京都議定書》並沒有認真採取行動削減溫室氣體排放。
在肯特宣布此項決定之後,加拿大議員隨即指責保守黨的舉動,嚴重損害了加拿大的國際形象。外電報導也指出,加拿大退出《京都議定書》所造成最嚴重的影響,就是將嚴重阻礙下一階段國際減碳框架談判,進而打擊《京都議定書》所推動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對防止全球氣候暖化的努力產生極大的阻力。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書籍: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
http://www.anobii.com/books/0135226527f8aae366/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
9個國家×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 全球最昂貴的咖啡產自最貧窮的人們手中
全世界99%參與咖啡產業的人不曾親身拜訪過咖啡產地。許多人說得一口好咖啡經,隨手一煮便是號稱極品的耶加雪菲,然而他們可能沒想過,這杯最頂級且昂貴的咖啡,竟是出自全世界最貧窮的農夫手裡。我們為了這杯「黑金」,掏出了白花花的銀子,但是為我們生產豆子的人,可能工作一季還賺不到買這杯「黑金」的錢。在市場最糟糕的時候,咖啡生豆的價格甚至跌破農夫的生產成本,使得他們每多生產一磅的豆子,反而增加更多負債。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矛盾現象?我們又能如何伸出援手?這麼殘酷又真實的故事需要有人去發掘、去書寫、去擴散,讓人人都能從一杯咖啡開始,去體認到更多全球貿易背後的問題;而這種人,就是Javatrekker──咖啡旅人。
◎ 被世界遺忘的角落,期待被看見的故事
本書作者狄恩正是一位咖啡旅人,也是一位咖啡豆進口商。多年來他走訪了全球無數個咖啡產地,親自去了解自己購入的咖啡豆來源,在生產的第一現場目擊各地農夫們的困境,最終寫下書中九個產地的故事,彷彿在向全球消費者寄出一封封求救的急件,希望大家正視這個長久存在,但卻不公不義的貿易體系。狄恩在各地推動的公平貿易運動,不只從進口商的角度,給農夫提供更優渥的保證收購價格,也希望能透過一些回饋機制,幫助這些落後地區建立起發展必需的公共建設和社會互助功能。
在伊索匹亞,狄恩掏錢出來幫助該國許多村落興建水利系統;在秘魯,他幫助一個合作社找到買家,讓他們得以賺到第一筆公平貿易生意;在蘇門答臘,他支持一項水牛計畫,當地農夫因此可依保護生態的方式從事生產;在墨西哥,他出手援救因咖啡價格大跌而逃離家園的非法移民;在尼加拉瓜,他指導咖啡生意以幫助被該國隨處可見的地雷炸傷的殘障人士。這些不為人知的小人物故事,一則則都在撼動我們長久以來的理所當然。
◎ 他們的世界,從你手中這杯咖啡開始改變……
我們不必非得像狄恩一樣深入那些偏遠地區;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用更輕鬆的方法就對世界做出一點貢獻——選擇對生產者友善的商業模式,例如「公平貿易」。未來在買咖啡之前,考慮一下自己想要喝下的是一杯血汗咖啡,還是一杯道德咖啡吧!讀完本書,你就能深深明白,自己未來的每一次消費都是一個選擇,選擇讓世界變得更好,或變得更糟。這不是天方夜譚,我們每個人都有改變的力量。
這一回,讓我們一起互敬一杯斟滿祝福的咖啡吧!Buna gari!
----------------------------------------
與「巧克力禍心」一書類似都以農產品原物料為出發點,講述著可可與咖啡的農夫被剝削的慘狀,但本書比較偏重「公平貿易」,「公平貿易」是種已經慢慢地被接受的新型農業合作計畫,至於什麼是「公平貿易」?本書有相當多的篇幅去說明。
農民在現代自由經濟下往往是被取代性最高的一群,尤其是人口已經突破七十億的今天。我必須很殘酷地說,「公平貿易」架構的生產與消費模式,絕對只是海市蜃樓。其因:
一、 源源不絕的勞動力。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超過七十億,且很可能在十多年內增加到八十億,偏偏這些人口都是集中在所謂原物料型作物產區。
二、 悲天憫人不敵中國掘起:歐美部份人士基於宗教救贖等等因素而形成與市場機制對抗的「公平貿易」,雖然在道德上站有絕對制高點,但近十年一批以中國為主的消費者與貿易商,正循著當年歐美列強剝奪他國的資本主義道路,而這些新興人口可沒有宗教救贖與悲天憫人,他們剛從貧窮脫困出來,如何買到物美價廉的原物料與咖啡是他們唯一的目的,才不會去在乎非洲、中南美洲或印尼的貧農的慘狀。
三、 低成長的經濟將成為常態:西方與富國未來將面臨相當長期的低成長與高失業,在這種總體環境下,價格比較高的「公平貿易」咖啡,恐怕不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
四、 誰來決定哪些咖啡農加入「公平貿易」的生產?既然這項制度只能加惠很少數很少數的咖啡豆農夫,那麼,誰能相對獲益又成為另一種不公平的開端了,甚至造成新的效率問題,而「公平貿易」合作社遲早淪為另類型式的中間商。
毫無疑問,本書作者說故事的能力相當強,本書書寫的文字模式也類似媒體寫法,用感人肺腑的故事掩蓋漏洞百出的敘述,我一直納悶著,作著的合作社是用什麼標準去篩選遠在第三世界的咖啡農?像秘魯,有著成千上萬的咖啡小村落,作者與其合作社到底是怎麼選合作夥伴的?當然我絕對相信這些公平貿易擁抱者的人品,但在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公平貿易合作社挑選生產農業夥伴的方法,不是避而不談,只用很傳奇或很可憐的遭遇去講述。
本書所談到的合作咖啡農,多半有著英文能力、電腦書信與文書處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幾乎都蠻會表演的,似乎相當瞭解這些來自於西方的「善心人士」,而投其所好地表演那些他們所想要看到的東西,如講述農村與自身的悲慘,展現對公平貿易制度的忠誠和痛哭流涕。
一定有讀者認為我寫這些想法相當殘酷,這種讓大家爽一爽的悲天憫人的公平貿易制度,讓大家花比較多的金錢去喝一杯公平貿易的咖啡,讓大家獲得心靈上短暫的麻痺救贖,不是挺好的嗎?幹什麼要犯重怒去寫這種激怒犬儒大眾的論點呢?
因為,「公平貿易」沒有任何效果,而且消費者多付出的金錢,到底能否幫助到真正的底層農夫,更是相當懷疑。而且我始終認為,能夠受益者多半是能夠掌握媒體與宣傳優勢的一方,這種制度,只是將中間商的影響力轉到媒體與宣傳上頭,藉由媒體訴說小農咖啡的故事,再藉由這個故事突破中間商的剝削,但到最後,消費者依舊是用比較高的去喝上一杯咖啡。
想要藉由新的行銷手法重新分配產銷利益,如果這種新手法無法創造更多雙贏的空間,而只是換個中間商,讓消費者多付一些,讓農夫多賺一些,這種貿易手法雖然有道德光環,但無法解決其根本問題。
我認為站在咖啡消費者的立場,要解決中間商與大食品商的剝削問題,其根本之道就是讓那些參與者的影響力變小,在整個產銷與貿易過程中,如果沒有獨大的巨人就不會有壟斷的力量,壟斷的力量變小,產與銷、上中下游的實力拉近之後,這種向上剝削咖啡農向下剝削消費者的惡勢力才會減弱。
真正的方法是少喝大企業生產的咖啡,如雀*、星**與7-**等,讓他們的議價能力降低,讓中間的貿易製造與零售的利潤降低,這樣才能雙贏,至於消費者不彷到小咖啡豆專賣店去買豆子自己烹煮,自然就會發現自己烹煮咖啡比起到星**或7***消費比起來可說是物美價簾。
以我而言,我只用三分之一的價格買到比連鎖咖啡廳還要高等級的豆子,而我所要花的不過就是幾分鐘的烹煮,然而自己烹煮咖啡,除了滿室留香外,還增添許多生活樂趣呢!
不管是要節省自己荷包還是想要幫助小農,就從不上大型咖啡連鎖店消費開始吧!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
9個國家×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 全球最昂貴的咖啡產自最貧窮的人們手中
全世界99%參與咖啡產業的人不曾親身拜訪過咖啡產地。許多人說得一口好咖啡經,隨手一煮便是號稱極品的耶加雪菲,然而他們可能沒想過,這杯最頂級且昂貴的咖啡,竟是出自全世界最貧窮的農夫手裡。我們為了這杯「黑金」,掏出了白花花的銀子,但是為我們生產豆子的人,可能工作一季還賺不到買這杯「黑金」的錢。在市場最糟糕的時候,咖啡生豆的價格甚至跌破農夫的生產成本,使得他們每多生產一磅的豆子,反而增加更多負債。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矛盾現象?我們又能如何伸出援手?這麼殘酷又真實的故事需要有人去發掘、去書寫、去擴散,讓人人都能從一杯咖啡開始,去體認到更多全球貿易背後的問題;而這種人,就是Javatrekker──咖啡旅人。
◎ 被世界遺忘的角落,期待被看見的故事
本書作者狄恩正是一位咖啡旅人,也是一位咖啡豆進口商。多年來他走訪了全球無數個咖啡產地,親自去了解自己購入的咖啡豆來源,在生產的第一現場目擊各地農夫們的困境,最終寫下書中九個產地的故事,彷彿在向全球消費者寄出一封封求救的急件,希望大家正視這個長久存在,但卻不公不義的貿易體系。狄恩在各地推動的公平貿易運動,不只從進口商的角度,給農夫提供更優渥的保證收購價格,也希望能透過一些回饋機制,幫助這些落後地區建立起發展必需的公共建設和社會互助功能。
在伊索匹亞,狄恩掏錢出來幫助該國許多村落興建水利系統;在秘魯,他幫助一個合作社找到買家,讓他們得以賺到第一筆公平貿易生意;在蘇門答臘,他支持一項水牛計畫,當地農夫因此可依保護生態的方式從事生產;在墨西哥,他出手援救因咖啡價格大跌而逃離家園的非法移民;在尼加拉瓜,他指導咖啡生意以幫助被該國隨處可見的地雷炸傷的殘障人士。這些不為人知的小人物故事,一則則都在撼動我們長久以來的理所當然。
◎ 他們的世界,從你手中這杯咖啡開始改變……
我們不必非得像狄恩一樣深入那些偏遠地區;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用更輕鬆的方法就對世界做出一點貢獻——選擇對生產者友善的商業模式,例如「公平貿易」。未來在買咖啡之前,考慮一下自己想要喝下的是一杯血汗咖啡,還是一杯道德咖啡吧!讀完本書,你就能深深明白,自己未來的每一次消費都是一個選擇,選擇讓世界變得更好,或變得更糟。這不是天方夜譚,我們每個人都有改變的力量。
這一回,讓我們一起互敬一杯斟滿祝福的咖啡吧!Buna gari!
----------------------------------------
與「巧克力禍心」一書類似都以農產品原物料為出發點,講述著可可與咖啡的農夫被剝削的慘狀,但本書比較偏重「公平貿易」,「公平貿易」是種已經慢慢地被接受的新型農業合作計畫,至於什麼是「公平貿易」?本書有相當多的篇幅去說明。
農民在現代自由經濟下往往是被取代性最高的一群,尤其是人口已經突破七十億的今天。我必須很殘酷地說,「公平貿易」架構的生產與消費模式,絕對只是海市蜃樓。其因:
一、 源源不絕的勞動力。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超過七十億,且很可能在十多年內增加到八十億,偏偏這些人口都是集中在所謂原物料型作物產區。
二、 悲天憫人不敵中國掘起:歐美部份人士基於宗教救贖等等因素而形成與市場機制對抗的「公平貿易」,雖然在道德上站有絕對制高點,但近十年一批以中國為主的消費者與貿易商,正循著當年歐美列強剝奪他國的資本主義道路,而這些新興人口可沒有宗教救贖與悲天憫人,他們剛從貧窮脫困出來,如何買到物美價廉的原物料與咖啡是他們唯一的目的,才不會去在乎非洲、中南美洲或印尼的貧農的慘狀。
三、 低成長的經濟將成為常態:西方與富國未來將面臨相當長期的低成長與高失業,在這種總體環境下,價格比較高的「公平貿易」咖啡,恐怕不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
四、 誰來決定哪些咖啡農加入「公平貿易」的生產?既然這項制度只能加惠很少數很少數的咖啡豆農夫,那麼,誰能相對獲益又成為另一種不公平的開端了,甚至造成新的效率問題,而「公平貿易」合作社遲早淪為另類型式的中間商。
毫無疑問,本書作者說故事的能力相當強,本書書寫的文字模式也類似媒體寫法,用感人肺腑的故事掩蓋漏洞百出的敘述,我一直納悶著,作著的合作社是用什麼標準去篩選遠在第三世界的咖啡農?像秘魯,有著成千上萬的咖啡小村落,作者與其合作社到底是怎麼選合作夥伴的?當然我絕對相信這些公平貿易擁抱者的人品,但在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公平貿易合作社挑選生產農業夥伴的方法,不是避而不談,只用很傳奇或很可憐的遭遇去講述。
本書所談到的合作咖啡農,多半有著英文能力、電腦書信與文書處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幾乎都蠻會表演的,似乎相當瞭解這些來自於西方的「善心人士」,而投其所好地表演那些他們所想要看到的東西,如講述農村與自身的悲慘,展現對公平貿易制度的忠誠和痛哭流涕。
一定有讀者認為我寫這些想法相當殘酷,這種讓大家爽一爽的悲天憫人的公平貿易制度,讓大家花比較多的金錢去喝一杯公平貿易的咖啡,讓大家獲得心靈上短暫的麻痺救贖,不是挺好的嗎?幹什麼要犯重怒去寫這種激怒犬儒大眾的論點呢?
因為,「公平貿易」沒有任何效果,而且消費者多付出的金錢,到底能否幫助到真正的底層農夫,更是相當懷疑。而且我始終認為,能夠受益者多半是能夠掌握媒體與宣傳優勢的一方,這種制度,只是將中間商的影響力轉到媒體與宣傳上頭,藉由媒體訴說小農咖啡的故事,再藉由這個故事突破中間商的剝削,但到最後,消費者依舊是用比較高的去喝上一杯咖啡。
想要藉由新的行銷手法重新分配產銷利益,如果這種新手法無法創造更多雙贏的空間,而只是換個中間商,讓消費者多付一些,讓農夫多賺一些,這種貿易手法雖然有道德光環,但無法解決其根本問題。
我認為站在咖啡消費者的立場,要解決中間商與大食品商的剝削問題,其根本之道就是讓那些參與者的影響力變小,在整個產銷與貿易過程中,如果沒有獨大的巨人就不會有壟斷的力量,壟斷的力量變小,產與銷、上中下游的實力拉近之後,這種向上剝削咖啡農向下剝削消費者的惡勢力才會減弱。
真正的方法是少喝大企業生產的咖啡,如雀*、星**與7-**等,讓他們的議價能力降低,讓中間的貿易製造與零售的利潤降低,這樣才能雙贏,至於消費者不彷到小咖啡豆專賣店去買豆子自己烹煮,自然就會發現自己烹煮咖啡比起到星**或7***消費比起來可說是物美價簾。
以我而言,我只用三分之一的價格買到比連鎖咖啡廳還要高等級的豆子,而我所要花的不過就是幾分鐘的烹煮,然而自己烹煮咖啡,除了滿室留香外,還增添許多生活樂趣呢!
不管是要節省自己荷包還是想要幫助小農,就從不上大型咖啡連鎖店消費開始吧!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假環保??
這書似乎引起許多討論…
「假環保」一詞其實是滿有意思的,可讓我們反思習以為常的行為與觀念!
撇開這書所揭露的事是否完全正確,在真環保與假環保之間的確有許多事值得我們去思索。
---------------------------------
以下摘自http://e-info.org.tw/node/62471#comment-223495
揭開環保的20個迷思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3350
假環保一書前言
你正在做的「環保生活」其實正在破壞地球?
「不用塑膠袋改用環保袋更浪費石油」
「努力削減CO2也不能阻止暖化」
「花時間、金錢分類的垃圾,最後只是聚在一起燒掉」
「付回收費請業者處理的舊家電,其實卻流入中古市場」......
本書告訴你環保的真相,
不要讓錯誤的觀念影響真正的環保行動!
------------------------------
回覆.似是而非
週四, 2011-01-06 13:57 — 誤導? (沒有被驗證)
偶然看到這篇貼文
點進去看書目介紹
覺得似乎不值得推荐
首先在內文試讀的的部份,關於石油產品和PVC及PE塑膠的說明有些是錯誤的,一般讀者很難全盤了解石油製程,可能無法分辨對錯,書裡這樣寫未免有誤導的嫌疑...
另外,目錄提供的幾條論點看起來似是而非,但因沒有看到全文內容,這裡不便加以批判。雖然最後作者提倡源頭減量和減少消費等等,確實是更環保的作法,但如果要提倡「真環保」,應該以更多篇幅來敘述這些主題吧?否則說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論點,叫大家懷疑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必要性,甚至說做這些事的人是傻瓜,我覺得是在譁眾取寵,想讓讀者掏錢出來買書罷了。
回覆.這本書在日本也引起
週五, 2011-01-07 23:40 — 波 (沒有被驗證)
這本書在日本也引起很大的波瀾,甚至有人出書反駁這本書。
可以參閱這本書或其作者的維基百科條目。
我買了這本書
週日, 2011-01-09 00:03 — mi (沒有被驗證)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只是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要政府那種等級的才做得到,像他講說為何用免洗筷比較環保的前提可多了,要用國內的樹,砍下的木材的切邊做,但以目前的台灣來說用免洗筷還是不環保呀,而且其實這還牽涉到衛生漂白問題,所以書中的說法或是真的可以參考,但以目前現實層面來說難以達成。
回覆.讓我想到環保袋
週五, 2011-01-14 11:01 — 不同面向 (沒有被驗證)
環保袋的本意是重覆使用,
但廠商卻不斷推陳出新,
消費者亦不停更換閃亮亮的提袋,
這樣也算環保?
回覆.我也有疑問...
週五, 2011-01-14 12:15 — 訪客 (沒有被驗證)
還有一堆聲稱"環保購物袋"是用不織布做的,如果這樣算環保,那女生的生理用品為什麼會不環保?
回覆.衛生棉
週五, 2011-01-14 13:26 — yunchia (沒有被驗證)
購物袋的材質當然值得商榷
不過跟衛生棉比有點奇怪
衛生棉的問題在於,完全不能重複使用
每一次生理期就要丟掉一堆衛生棉
增加廢棄物。
回覆.尿布也是
週五, 2011-01-14 17:27 — LLVV環保袋? (沒有被驗證)
還印越來越多花紋,
用了一堆油墨.
回覆.你的環保袋用了132次了嗎?
週二, 2011-12-27 16:47 — 訪客 (沒有被驗證)
我不是一個塑膠袋 但其實我也沒那麼環保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221/KE10NKC9LZ7LE.shtml
回覆.假環保首推 7-11 的電子發票
週二, 2011-12-27 23:34 — 訪客 (沒有被驗證)
結果印了更大張的紙, 還大言不慚的說只要買了 i-cash就不需要印了~
推電子發票還是推i-cash? 難道每家店都要去買他的會員卡嗎?
老人家無法上網兌換怎麼辦?
仗著環保名義 花樣越來越多 店內放眼望去
全都是過度包裝的塑膠垃圾.....唉
「假環保」一詞其實是滿有意思的,可讓我們反思習以為常的行為與觀念!
撇開這書所揭露的事是否完全正確,在真環保與假環保之間的確有許多事值得我們去思索。
---------------------------------
以下摘自http://e-info.org.tw/node/62471#comment-223495
揭開環保的20個迷思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3350
假環保一書前言
你正在做的「環保生活」其實正在破壞地球?
「不用塑膠袋改用環保袋更浪費石油」
「努力削減CO2也不能阻止暖化」
「花時間、金錢分類的垃圾,最後只是聚在一起燒掉」
「付回收費請業者處理的舊家電,其實卻流入中古市場」......
本書告訴你環保的真相,
不要讓錯誤的觀念影響真正的環保行動!
------------------------------
回覆.似是而非
週四, 2011-01-06 13:57 — 誤導? (沒有被驗證)
偶然看到這篇貼文
點進去看書目介紹
覺得似乎不值得推荐
首先在內文試讀的的部份,關於石油產品和PVC及PE塑膠的說明有些是錯誤的,一般讀者很難全盤了解石油製程,可能無法分辨對錯,書裡這樣寫未免有誤導的嫌疑...
另外,目錄提供的幾條論點看起來似是而非,但因沒有看到全文內容,這裡不便加以批判。雖然最後作者提倡源頭減量和減少消費等等,確實是更環保的作法,但如果要提倡「真環保」,應該以更多篇幅來敘述這些主題吧?否則說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論點,叫大家懷疑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必要性,甚至說做這些事的人是傻瓜,我覺得是在譁眾取寵,想讓讀者掏錢出來買書罷了。
回覆.這本書在日本也引起
週五, 2011-01-07 23:40 — 波 (沒有被驗證)
這本書在日本也引起很大的波瀾,甚至有人出書反駁這本書。
可以參閱這本書或其作者的維基百科條目。
我買了這本書
週日, 2011-01-09 00:03 — mi (沒有被驗證)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只是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要政府那種等級的才做得到,像他講說為何用免洗筷比較環保的前提可多了,要用國內的樹,砍下的木材的切邊做,但以目前的台灣來說用免洗筷還是不環保呀,而且其實這還牽涉到衛生漂白問題,所以書中的說法或是真的可以參考,但以目前現實層面來說難以達成。
回覆.讓我想到環保袋
週五, 2011-01-14 11:01 — 不同面向 (沒有被驗證)
環保袋的本意是重覆使用,
但廠商卻不斷推陳出新,
消費者亦不停更換閃亮亮的提袋,
這樣也算環保?
回覆.我也有疑問...
週五, 2011-01-14 12:15 — 訪客 (沒有被驗證)
還有一堆聲稱"環保購物袋"是用不織布做的,如果這樣算環保,那女生的生理用品為什麼會不環保?
回覆.衛生棉
週五, 2011-01-14 13:26 — yunchia (沒有被驗證)
購物袋的材質當然值得商榷
不過跟衛生棉比有點奇怪
衛生棉的問題在於,完全不能重複使用
每一次生理期就要丟掉一堆衛生棉
增加廢棄物。
回覆.尿布也是
週五, 2011-01-14 17:27 — LLVV環保袋? (沒有被驗證)
還印越來越多花紋,
用了一堆油墨.
回覆.你的環保袋用了132次了嗎?
週二, 2011-12-27 16:47 — 訪客 (沒有被驗證)
我不是一個塑膠袋 但其實我也沒那麼環保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221/KE10NKC9LZ7LE.shtml
回覆.假環保首推 7-11 的電子發票
週二, 2011-12-27 23:34 — 訪客 (沒有被驗證)
結果印了更大張的紙, 還大言不慚的說只要買了 i-cash就不需要印了~
推電子發票還是推i-cash? 難道每家店都要去買他的會員卡嗎?
老人家無法上網兌換怎麼辦?
仗著環保名義 花樣越來越多 店內放眼望去
全都是過度包裝的塑膠垃圾.....唉
放生的迷思
以下載自http://e-info.org.tw/node/70387#comment-231374
《時報周刊》最近刊載陳文茜小姐大作《在放生的旅途中》,提及某法師在魚市場花台幣500萬元買下14,000公斤的魚兒,載到允許放生的水庫,在「阿彌陀佛」的誦聲中放生。她原本心情充滿悲愴,須靠藥物入眠,參加此次放生之旅後,終於放下她的落寞與心痛。
陳小姐動見觀瞻、文筆優雅感人,但該文過度歌頌「放生」,極易造成讀者錯誤印象。
首先,水庫放養太多魚類,易使水庫優養化而破壞水質,究有何供水用途的水庫會容許放生?作者懷疑。
其次,2004年9月及11月,研究會先後完成自92年3月至93年8月,長達一年半的「全台宗教團體放生現象調查報告」及紀錄影片二份針對台灣宗教團體放生活動所做的調查報告。訪查全台2007個寺廟、團體發現實際從事放生者約483家,估計每年放生金額至少2億元,放生動物數量超過2億隻。另訪查北中南三大鳥店集散區,發現155家業者中有近6成專職販售各式放生物,還接受預訂鳥種與數量,以便事先捕捉或繁殖。放生地點遍及全台各地,包括山林、河川溪流、湖泊、沿海、岸港邊、水庫、高爾夫球場、公園等;而且物種繁多,包括鳥類、魚類、蝦蟹類、貝類、爬蟲類(其中甚至有毒蛇)、昆蟲類、軟體動物,乃至靈長類的獼猴及走私的外來物種等。
2009年1至9月,研究會繼續追蹤調查經過5年教育宣導後的放生情況,發現並無改善:例如被繁殖或被捕捉的各式放生鳥,放生過程一抓一放間,常造成許多傷亡;許多養殖魚類常常不分淡水或鹹水養殖,統統一起倒入水庫或海中!放生團體藉強調功德與消除業障,鼓勵民眾放生,甚至還會強調「神蹟、奇效」,例如研究會就錄到北部某放生團體表示:「放生功德很大,但放生金額最好不要太少,錢多一點『會比較有效』,像之前有民眾是『躺著』(意指重病在床)一起出去放生,放生完後就『站著』回來了,因為他放的金額很大,立刻就有效果。」此外,台灣寺院常藉舉行法會,讓信徒們主動的集資放生或由寺方主辦信徒們發心樂施,透過商人定期的、大量的捕捉各種生物來放生。
放生徒增動物傷亡
此種集團化、商業化、大量化的放生活動,對減少肉食效果有限,反而增加動物傷亡。據生態學者許富雄、邵廣昭2007年「放生對鳥和鳥類生態的影響」研究報告,發現放生過程易使鳥虛弱無法飛行,傷亡機率很高。其他如蛇、龜等,原已活在野外,卻因「放生需求」,導致牠們從野外被捕捉、運輸、買賣,然後再放生。也就是說,只要有市場需求,不管是保育類或外來種,是否會造成動物死傷及生態浩劫(如引進沒有天敵的外來物種),信徒沒注意,業者根本不在意!
事實上,備受佛教界尊崇的印順導師就曾在其著作中要求善心的佛門弟子,少為自己的功德打算,多為無辜的放生物想想,呼籲:「以放生為事業的法師、居士們!慈悲慈悲別放生!」放生在《梵網菩薩戒經》、《金光明經》中曾被提到,但指的是由渡人到普渡眾生的慈悲心。經中談到放生的真意,是在自然的因緣中遇到動物受傷或在死亡邊緣,需發揮慈悲心設法搶救,如此隨緣放生,才是功德。
我們必須鄭重澄清,現今被商業化的放生,很可能等於放死,未必是積善,反是造孽!
※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
美化放生?動保批陳文茜:自以為是
陳文茜先前寫了一篇關於放生的文章,遭質疑對放生多所美化,動保團體質疑這樣的文章是變相鼓吹放生,但陳文茜回應,文章重點,在於對生命的體認,希望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把魚蝦蛇各種動物,一股腦倒進自然環境裡,放生的爭議不斷,媒體人陳文茜這次也沾染上,原因只為一篇專欄看在動保團體眼很刺眼,因為在這篇名叫放生的旅途中,陳文茜對放生的描述,是這些信仰放生,惜念眾生的人,已悄悄在台灣各地做了近30年的功德,甚至表示自己參加放生活動後,大受感動。
讓動保團體痛批這樣的文章根本形同在歌頌放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因為第一個她是公眾人物,第二個這麼美化的文字,它會讓放生變成一種正當化,但是如果你是對生命的體會,你怎麼沒有想過這些生命被你放了以後,其實他們是死了,那這種對生命的體會,我必須說太自以為是。」
回應
「自以為是」這四個字真是精準,她就是堅持世界上有「不破壞
週四, 2011-10-06 15:24 — 臥佛林 (沒有被驗證)
「自以為是」這四個字真是精準,
她就是堅持世界上有「不破壞生態的放生」?
活見鬼了,
就算生物的品種是那個水庫本來有的,
一次多那麼多、舟車勞頓都不會傷害牠們嗎?
就算是從同一個地方抓上來的,抓起來又放回去就是一個多此一舉,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話都忘記了?
拿來這麼無聊的遊戲,找那麼多人跟生命陪一個人玩,
失戀失眠很悲痛沒錯,可是也不用這樣放大自己吧。
500萬元的魚!拿給某些很認真的團體,可以維護一個小生態好幾年吧?
回覆.
請不要「自以為是」
週六, 2011-10-08 10:42 — 20年的野鳥觀察嚮導 (沒有被驗證)
沒有「不破壞生態的放生」嗎?
不只在台灣,在這地球上就是有「不破壞生態的放生」!
教你們一件事,在台灣的鳥類保育工作中,從各地的野鳥學會到特生保育中心、國家公園保育科,
處理被關的野鳥或受傷的野鳥,評估只要該野鳥仍有自身在野外求生的能力時,為尊重生的生存權,就會計畫執行所謂的「野放」,將野鳥野放在有類似的生態地區中,這也是一種「放生」!
難道我們也要用相同的羅輯去抗議各地野鳥學會及各機關保育人員嗎?
所以對於各地野鳥學會、各機關保育人員、佛教團體,他們尊重生命的「發心」是令我們尊重的,
但是現在是「環境教育」的時代,不是「共產批鬥」的時代,
所以對於尚不知如何正確野放的宗教團體,我們的社會、環保團體更應有「環境教育」的義務,應去教育他們如何去做真正的「野放」,
這才是符合現代「環境教育」的精神及目的!!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所以數千年來佛教的高僧大師們早就觀察這現像!
所以數千年來佛教的高僧大師們早就在從因果的根本來提倡:「要吃素,不要殺生吃肉」
回覆.
這樣的差距其實和動團與您所定義的"放生"大不相同有關您提
週四, 2011-10-13 03:34 — 給20年經驗者 (沒有被驗證)
這樣的差距其實和動團與您所定義的"放生"大不相同有關
您提到的"放生"在動團不稱為放生
一直以來我都稱他為"野放"(而我相信我大多數的同伴也是這樣)
當然動保團體也從不反對此種野放行為或是專業單位基於復育而進行的流放
動團、鳥會、生態保育團體都反對放生很多很多年了,在放生上大家的想法倒是頗為一致
之所以反對(宗教性大規模)放生,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1.放生物種、品種問題:宗教團體選擇放生生物時從來不在意品種(或說,他們大概只在意名字吧),海邊流放淡水魚、放生外來種時有所聞,前者我想最後根本活不了,後者可能因適應不良死亡就是因缺乏天敵與本土種產生強烈競爭致使本土種消失,或是雜交產生雜交種(例如後山不斷消失中的烏頭翁)。
2.放生數量過大:生態系存在環境承載量限制,指一個特定區域內所能承受的最大生物量。宗教團體的放生,總數常在千百隻以上。通常來說,一個已經穩定的生態環境內所生存的生物已經接近環境承載量(想想S型生長曲線),在這樣的情形下大量放入動物,生態系怎有可能全都餵飽?到頭來只是讓死神把數量降回環境承載量而已,這還不考慮大量生物遺體分解時可能導致承載量下修唷。
3.這些放生動物,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自然環境:本次陳文茜小姐放生的應是魚塭養殖魚類,但是台灣最愛放的另外一大項..禽類,也就是您的專業,您知道有多少鳥是從野外抓來之後,風塵僕僕的從他的出生地"運"到放生地嗎?我想您知道鳥類普遍是很容易受驚嚇也容易不小心就嚇死的動物,你知道有多少鳥捱不到"放生"就往生了嗎?香港大學2007年的研究指出,每放生一隻鳥,約有10隻鳥在過程中死亡,死亡率九成,放出的鳥,存活率也不到五成。而我所聽過台灣的數據,放出前死亡率大概在六成。
放生,就是放死,是造孽。
多少放生人冀望藉著放生獲得心中的平靜,消除累世的罪孽,
但愛護動物,愛護環境,甚至是消除業障,真的還有太多好太多的方法。
你可以支援生態保護協會復育環境,可以支援鳥會救傷野放,也可以對路倒的浪犬伸出援手。
而放生,不過就是花錢傷害動物破壞環境,又無法消除業障的行為而已。
《時報周刊》最近刊載陳文茜小姐大作《在放生的旅途中》,提及某法師在魚市場花台幣500萬元買下14,000公斤的魚兒,載到允許放生的水庫,在「阿彌陀佛」的誦聲中放生。她原本心情充滿悲愴,須靠藥物入眠,參加此次放生之旅後,終於放下她的落寞與心痛。
陳小姐動見觀瞻、文筆優雅感人,但該文過度歌頌「放生」,極易造成讀者錯誤印象。
首先,水庫放養太多魚類,易使水庫優養化而破壞水質,究有何供水用途的水庫會容許放生?作者懷疑。
其次,2004年9月及11月,研究會先後完成自92年3月至93年8月,長達一年半的「全台宗教團體放生現象調查報告」及紀錄影片二份針對台灣宗教團體放生活動所做的調查報告。訪查全台2007個寺廟、團體發現實際從事放生者約483家,估計每年放生金額至少2億元,放生動物數量超過2億隻。另訪查北中南三大鳥店集散區,發現155家業者中有近6成專職販售各式放生物,還接受預訂鳥種與數量,以便事先捕捉或繁殖。放生地點遍及全台各地,包括山林、河川溪流、湖泊、沿海、岸港邊、水庫、高爾夫球場、公園等;而且物種繁多,包括鳥類、魚類、蝦蟹類、貝類、爬蟲類(其中甚至有毒蛇)、昆蟲類、軟體動物,乃至靈長類的獼猴及走私的外來物種等。
2009年1至9月,研究會繼續追蹤調查經過5年教育宣導後的放生情況,發現並無改善:例如被繁殖或被捕捉的各式放生鳥,放生過程一抓一放間,常造成許多傷亡;許多養殖魚類常常不分淡水或鹹水養殖,統統一起倒入水庫或海中!放生團體藉強調功德與消除業障,鼓勵民眾放生,甚至還會強調「神蹟、奇效」,例如研究會就錄到北部某放生團體表示:「放生功德很大,但放生金額最好不要太少,錢多一點『會比較有效』,像之前有民眾是『躺著』(意指重病在床)一起出去放生,放生完後就『站著』回來了,因為他放的金額很大,立刻就有效果。」此外,台灣寺院常藉舉行法會,讓信徒們主動的集資放生或由寺方主辦信徒們發心樂施,透過商人定期的、大量的捕捉各種生物來放生。
放生徒增動物傷亡
此種集團化、商業化、大量化的放生活動,對減少肉食效果有限,反而增加動物傷亡。據生態學者許富雄、邵廣昭2007年「放生對鳥和鳥類生態的影響」研究報告,發現放生過程易使鳥虛弱無法飛行,傷亡機率很高。其他如蛇、龜等,原已活在野外,卻因「放生需求」,導致牠們從野外被捕捉、運輸、買賣,然後再放生。也就是說,只要有市場需求,不管是保育類或外來種,是否會造成動物死傷及生態浩劫(如引進沒有天敵的外來物種),信徒沒注意,業者根本不在意!
事實上,備受佛教界尊崇的印順導師就曾在其著作中要求善心的佛門弟子,少為自己的功德打算,多為無辜的放生物想想,呼籲:「以放生為事業的法師、居士們!慈悲慈悲別放生!」放生在《梵網菩薩戒經》、《金光明經》中曾被提到,但指的是由渡人到普渡眾生的慈悲心。經中談到放生的真意,是在自然的因緣中遇到動物受傷或在死亡邊緣,需發揮慈悲心設法搶救,如此隨緣放生,才是功德。
我們必須鄭重澄清,現今被商業化的放生,很可能等於放死,未必是積善,反是造孽!
※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
美化放生?動保批陳文茜:自以為是
陳文茜先前寫了一篇關於放生的文章,遭質疑對放生多所美化,動保團體質疑這樣的文章是變相鼓吹放生,但陳文茜回應,文章重點,在於對生命的體認,希望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把魚蝦蛇各種動物,一股腦倒進自然環境裡,放生的爭議不斷,媒體人陳文茜這次也沾染上,原因只為一篇專欄看在動保團體眼很刺眼,因為在這篇名叫放生的旅途中,陳文茜對放生的描述,是這些信仰放生,惜念眾生的人,已悄悄在台灣各地做了近30年的功德,甚至表示自己參加放生活動後,大受感動。
讓動保團體痛批這樣的文章根本形同在歌頌放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因為第一個她是公眾人物,第二個這麼美化的文字,它會讓放生變成一種正當化,但是如果你是對生命的體會,你怎麼沒有想過這些生命被你放了以後,其實他們是死了,那這種對生命的體會,我必須說太自以為是。」
回應
「自以為是」這四個字真是精準,她就是堅持世界上有「不破壞
週四, 2011-10-06 15:24 — 臥佛林 (沒有被驗證)
「自以為是」這四個字真是精準,
她就是堅持世界上有「不破壞生態的放生」?
活見鬼了,
就算生物的品種是那個水庫本來有的,
一次多那麼多、舟車勞頓都不會傷害牠們嗎?
就算是從同一個地方抓上來的,抓起來又放回去就是一個多此一舉,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話都忘記了?
拿來這麼無聊的遊戲,找那麼多人跟生命陪一個人玩,
失戀失眠很悲痛沒錯,可是也不用這樣放大自己吧。
500萬元的魚!拿給某些很認真的團體,可以維護一個小生態好幾年吧?
回覆.
請不要「自以為是」
週六, 2011-10-08 10:42 — 20年的野鳥觀察嚮導 (沒有被驗證)
沒有「不破壞生態的放生」嗎?
不只在台灣,在這地球上就是有「不破壞生態的放生」!
教你們一件事,在台灣的鳥類保育工作中,從各地的野鳥學會到特生保育中心、國家公園保育科,
處理被關的野鳥或受傷的野鳥,評估只要該野鳥仍有自身在野外求生的能力時,為尊重生的生存權,就會計畫執行所謂的「野放」,將野鳥野放在有類似的生態地區中,這也是一種「放生」!
難道我們也要用相同的羅輯去抗議各地野鳥學會及各機關保育人員嗎?
所以對於各地野鳥學會、各機關保育人員、佛教團體,他們尊重生命的「發心」是令我們尊重的,
但是現在是「環境教育」的時代,不是「共產批鬥」的時代,
所以對於尚不知如何正確野放的宗教團體,我們的社會、環保團體更應有「環境教育」的義務,應去教育他們如何去做真正的「野放」,
這才是符合現代「環境教育」的精神及目的!!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所以數千年來佛教的高僧大師們早就觀察這現像!
所以數千年來佛教的高僧大師們早就在從因果的根本來提倡:「要吃素,不要殺生吃肉」
回覆.
這樣的差距其實和動團與您所定義的"放生"大不相同有關您提
週四, 2011-10-13 03:34 — 給20年經驗者 (沒有被驗證)
這樣的差距其實和動團與您所定義的"放生"大不相同有關
您提到的"放生"在動團不稱為放生
一直以來我都稱他為"野放"(而我相信我大多數的同伴也是這樣)
當然動保團體也從不反對此種野放行為或是專業單位基於復育而進行的流放
動團、鳥會、生態保育團體都反對放生很多很多年了,在放生上大家的想法倒是頗為一致
之所以反對(宗教性大規模)放生,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1.放生物種、品種問題:宗教團體選擇放生生物時從來不在意品種(或說,他們大概只在意名字吧),海邊流放淡水魚、放生外來種時有所聞,前者我想最後根本活不了,後者可能因適應不良死亡就是因缺乏天敵與本土種產生強烈競爭致使本土種消失,或是雜交產生雜交種(例如後山不斷消失中的烏頭翁)。
2.放生數量過大:生態系存在環境承載量限制,指一個特定區域內所能承受的最大生物量。宗教團體的放生,總數常在千百隻以上。通常來說,一個已經穩定的生態環境內所生存的生物已經接近環境承載量(想想S型生長曲線),在這樣的情形下大量放入動物,生態系怎有可能全都餵飽?到頭來只是讓死神把數量降回環境承載量而已,這還不考慮大量生物遺體分解時可能導致承載量下修唷。
3.這些放生動物,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自然環境:本次陳文茜小姐放生的應是魚塭養殖魚類,但是台灣最愛放的另外一大項..禽類,也就是您的專業,您知道有多少鳥是從野外抓來之後,風塵僕僕的從他的出生地"運"到放生地嗎?我想您知道鳥類普遍是很容易受驚嚇也容易不小心就嚇死的動物,你知道有多少鳥捱不到"放生"就往生了嗎?香港大學2007年的研究指出,每放生一隻鳥,約有10隻鳥在過程中死亡,死亡率九成,放出的鳥,存活率也不到五成。而我所聽過台灣的數據,放出前死亡率大概在六成。
放生,就是放死,是造孽。
多少放生人冀望藉著放生獲得心中的平靜,消除累世的罪孽,
但愛護動物,愛護環境,甚至是消除業障,真的還有太多好太多的方法。
你可以支援生態保護協會復育環境,可以支援鳥會救傷野放,也可以對路倒的浪犬伸出援手。
而放生,不過就是花錢傷害動物破壞環境,又無法消除業障的行為而已。
全世界只有台灣,把核電廠建在首都圈內
全世界只有台灣,把核電廠建在首都圈內──《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前言
摘述:
廣瀨隆說:「我不知道下一個會重演福島核災悲劇的是日本或台灣、中國,因為都是地震大國!」
不僅廣瀨隆,多位呼籲應停止運轉位於東海地震震源上的濱岡核電廠的日本核電專家,都更為台灣的核電廠擔憂,因為台灣的核電廠集所有惡劣因素於一身,如立地於斷層邊、老舊缺陷爐、多頭建造、現場管理困難鬆散等,更嚴重的是,核一廠、核二廠就位在首都圈內,這是全球絕無僅有的。
全球211座現役核電廠中,有6座的30公里圈內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台灣就占了2座:台電核一廠、核二廠的30公里圈內,人口超過500萬。相對於此,福島核一廠的30公里圈內有17萬人,地廣人稀多了。台灣其實是世界唯一把核電廠建在500萬人口的首都圈內的。
摘述:
廣瀨隆說:「我不知道下一個會重演福島核災悲劇的是日本或台灣、中國,因為都是地震大國!」
不僅廣瀨隆,多位呼籲應停止運轉位於東海地震震源上的濱岡核電廠的日本核電專家,都更為台灣的核電廠擔憂,因為台灣的核電廠集所有惡劣因素於一身,如立地於斷層邊、老舊缺陷爐、多頭建造、現場管理困難鬆散等,更嚴重的是,核一廠、核二廠就位在首都圈內,這是全球絕無僅有的。
全球211座現役核電廠中,有6座的30公里圈內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台灣就占了2座:台電核一廠、核二廠的30公里圈內,人口超過500萬。相對於此,福島核一廠的30公里圈內有17萬人,地廣人稀多了。台灣其實是世界唯一把核電廠建在500萬人口的首都圈內的。
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
──政府不回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
作者:劉黎兒
出版: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31日
海水酸化--參考網頁連結
科學月刊邁入四十二周年!: 二氧化碳濃度與海水酸化
摘要:
自工業革命以來,海水的酸性已增加了三成。而過去2000萬年來,海水酸性改變最快的時期,變化速率也不及目前速率的百分之一。海洋生物要適應這麼快的改變,恐怕不容易。6500萬年前海中鈣質生物的大滅絕,就很有可能是海水極度迅速酸化所造成的。
令人吃驚的是,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速度,比十年前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所預估的最壞情境還要糟。與大氣相比,海洋中二氧化碳從研究者所得到的關愛眼神較少。不過由於二氧化碳溶於水後發生的變化,基本上就是由上列五條公式所控制,也就是由熱力學來控制,變數較少,也比較容易預測。
第482期科學月刊
低碳生活部落格「氣候變遷的新課題 海洋酸化」
海水酸化的危機
環境惡化 海洋生物面臨大滅絕
摘要:
摘錄自2011年6月21日中央社報導
全球27名頂尖海洋專家4月間於牛津(Oxford)舉行會議,會中整理出的報告顯示,垂死的珊瑚礁、入侵物種破壞生物多樣性、開放海洋中死亡區(Dead Zone)的範圍擴大、有毒赤潮以及大型魚群的大量消耗等問題都加速惡化。而且速度比幾年前預測的糟糕情況更快。
更糟的是,這些徵兆可能是生物和化學相互作用的連鎖網絡進一步瓦解的預兆。科學家現將上述相互影響的環境系統稱為地球系統。
他們表示,逾5億年來,地球上的生命曾經歷5次大滅絕,每次大滅絕前都出現與現在海洋環境遭遇的許多相同情況。
全球海洋環境惡化有三大主因,全都是人類活動直接造成的後果,包括:全球暖化、海水酸化和含氧量減少。
直至現在為止,這些和其他衝擊大都被分別研究。最近科學家才開始瞭解這些力量如何相互影響。
澳大堡礁珊瑚成長速度驟降 恐影響海洋生物
摘要:
摘錄自2009年1月2日法新社報導
美國期刊科學(Science)的研究報告指出,澳洲大堡礁珊瑚成長速度自1990年後大幅降低,是世界海洋即將面臨急速改變的一項警訊。
澳洲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說,強烈證據顯示,海水暖化加上大氣中二氧化碳量增加導致海水酸度變高,都是造成珊瑚成長速度大幅降低的原因。
研究報告指出,過了1990年這個關鍵點,大堡礁珊瑚生長速度即放緩逾14%,由目前趨勢看來,珊瑚到了2050年前就會完全停止生長。身為珊瑚生態系統支柱的珊瑚骨骼為成千上萬種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因此酸度較高的海域不僅影響珊瑚,也影響眾多海洋生物。
二氧化碳肇禍 全球20%珊瑚礁已死
摘要:
在過去20年間,全球已失去了約19%的珊瑚礁。以往威脅珊瑚礁生存的主要因素有破壞性的捕魚、外來物種以及污染,例如未處理的污水等。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全球暖化,也導致海平面與海水溫度上升,使得海水愈來愈酸。這對珊瑚來說,是最新也是最嚴重的威脅。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的話,目前存活的珊瑚礁將在20到40年內死亡。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警告,如果我們不改變的話,不到50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加倍,海洋吸收後,海水酸化將愈來愈嚴重,對於大範圍的海洋生物,從珊瑚、浮游生物、龍蝦到海草等,都將有嚴重的損害。
海水升溫+酸化 珊瑚遭「雙殺」
海洋酸化 珊瑚礁可能在2050年消失98%
摘要:
摘譯自2007年12月14日外電;陳維婷編譯;莫聞審校
科學研究警告,溫室氣體日益增加,可能導致全球珊瑚礁盡數滅絕的後果。《衛報》報導,在2050年,世界98%的珊瑚礁棲地很可能因為海水過於酸化,而讓珊瑚無法生長。
本項研究的科學團隊由英、美、澳洲的科學家與聯合國及世界銀行的代表共同組成,他們對於上述結果均感到相當憂心。因為珊瑚礁是各種魚類及海洋生物的重要棲地,在許多仰賴漁業的地區,珊瑚礁消失將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此外,失去珊瑚礁後風浪會更容易摧毀海岸線,並導致觀光收入銳減。根據預測,澳洲大堡礁將會是第一個遭受衝擊的區域。
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有200億噸被海洋吸收。海水因此幫助減緩大氣中的溫室效應,但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使得海水的酸性增加。由於珊瑚骨骼成份為碳酸鈣,在充滿碳酸的海水中會溶解,除了讓珊瑚容易破碎,還會抑制珊瑚生長,在魚類啃食或其他自然侵蝕後也難以復原。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研究團隊利用電腦模式,預測未來海洋中碳酸鈣存在的情形。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在目前的濃度(380 ppm),碳酸鈣能穩定存在於海水中,珊瑚得以繼續生長。但是二氧化碳濃度未來若超過500 ppm,模式預測全球溫度將升高攝氏3度,海水酸性也會大幅增加,導致絕大部份的珊瑚死亡。
全球海洋專家:海洋酸化將重創漁業
【大紀元2月7日訊】來自26個國家的150位海洋學者日前發出「摩納哥海洋酸化宣言」,對日益嚴重的海洋酸化提出警告,要求各國政府快速採取行動遏止溫室氣體排放,以降低漁業及珊瑚礁所受到的威脅。
據環境新聞服務報導,「摩納哥海洋酸化宣言」中指稱,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持續增加,到了2050年,海洋酸化將使多數海域將不適宜生存。珊瑚生態的崩壞可能導致商業漁獲承受巨變、威脅數百萬人的糧食安全以及數千億元的漁業。
摩納哥同時也是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海洋環境實驗所」的所在地。
「海洋環境實驗所」成員、研討會主席奧爾(James Orr)提到,「差別只在於糟糕的程度,以及發生時間快慢而已。」
目前國際研究社群已發展出一套結合船隻、浮標和衛星的全球海洋碳含量觀察系統,以瞭解海洋如何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在過去25年來的調查發現,海洋表面酸度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關係呈現正比,海洋吸收了1/4人類活動排放到大氣的二氧化碳。
國際地生圈研究計劃(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m,IGBP)執行長、研討會贊助者之一的塞特辛格教授(Sybil Seitzinger)說:「據『摩納哥海洋酸化宣言』海洋專家所言,我們清楚地瞭解海洋正快速酸化,凸顯出紀錄海洋生物相關改變的重要性。」
據最新氣候發展模型預測未來十萬年後情形,丹麥團隊警告,假使不深度追查全球暖化現象,海洋死亡區域(dead zones)繼續擴增的因素將難以確定下來。
地球系統科學團隊丹麥中心領導人,與來自丹麥氣象局、國家太空局的科學好手一同研究的哥本哈根大學教授雪佛(Gary Shaffer)強調說:「死區的擴張將使魚群以及貝類環境更為嚴苛,增加暴斃事件產生,例如美國西岸大陸的奧瑞岡以及智利。」
雪佛解釋:「假使真如那些氣象模擬所示,那麼海洋的轉向循環(overturning circulation)將因溫室效應而逐漸減弱,而這些溶氧極小區也將更為擴張,入侵更深海域。」
研究發現北冰洋海水更加酸化
海洋酸化 水母暴增 全球拉警報
美研究發現海水酸化使魚聽覺器官變大
研究:海洋因污染變得吵雜 恐影響生物行為
拒吃魩仔魚
摘要:
根據水產試驗所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魩仔魚是兩百多種魚類幼苗的統稱,牠們是海洋魚種數量及海洋食物鍊的基礎。海域若失去了這樣的基礎,研究報告中已清楚的指出後果 --- 這樣的捕撈情況若是不加以管理和改善的話,最後,可能導至整個沿岸漁業的滅亡。
照理說,魩仔魚除了是多種魚類的數量基礎,同時牠們也是多種魚類願意靠岸覓食的主要原因。魩仔魚的確是重要的食物,但是是許多種魚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而絕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
沒人不曉得,沒有小魚就沒有大魚的簡單道理,而我們吃魩仔魚竟然一吃吃了一百多年,那樣無骨、無刺、糊里糊塗地吃掉了我們的海洋生機。
日本人發明魩仔魚雙拖網後,很快的,日本漁業當局瞭解這是一種嚴重破壞沿岸漁類資源的不當作業,因此日本早已停止使用魩仔魚雙拖網作業。台灣在1977年間大量從日本引進他們已經禁止使用的漁具及捕撈技術,並在我們的沿岸海域如火如荼地大肆捕撈;並且,還將魩仔魚大量外銷到日本。
從沿岸漁撈統計資料不難解讀,自1977年後,我們的沿岸漁獲量直線下墜,從此,台灣沿海再也沒有春天。
魩仔魚雙拖網作業效率高,撈獲量大,最終的網袋網目僅1.4mm,差不多就是我們家裡紗窗網目的大小。研究報告清楚指出,自1977年後,台灣沿岸漁村已經起了生態性的變化 —— 1. 沿岸漁場消失 2.沿岸漁村經濟衰退 3.漁民間因資源掠奪性漁法的介入而糾紛不斷 4.捕不到魚,漁民無以為生終至鋌而走險走私危禁品戕害台灣社會。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溫室氣體濃度 去年創歷史新高&2011年是史上最溫暖的年份之一&海冰面積在2011年9月是歷年來最小的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19702
溫室氣體濃度 去年創歷史新高 新頭殼newtalk 2011.11.22 柯昱安/綜合報導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21日發布了年度「溫室氣體報告」,其中指出,2010年的地球溫室氣體濃度為1750年工業化時代開始以來的新高,這些溫室氣體將會在大氣中存留數十年,造成全球暖化情形惡化。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2010年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比前一年增加2.3ppm,達到389ppm,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增加幅度更高於1990年代的年平均增長1.5ppm,以及近10年的年平均增長2.0ppm。
報告更指出,受到大量使用石化材料、砍伐森林和改變土地用途,自1750年工業化時代以來,二氧化碳於大氣中的濃度已成長高達39%。而地球暖化氣體中,就有64%來自二氧化碳。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賈侯(Michel Jarraud)強調,就算現在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溫室氣體還是會存在於大氣中長達數十年,嚴重影響全球的居住環境。因此,節能減碳避免地球溫度持續上升,將是人類目前的當務之急。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1290337&pType0=aOPL&pTypeSel=0
2011/11/29 22:13:07
(中央社德班29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天發布報告指出,地球愈來愈熱,2011年更是史上最溫暖的年份之一,而氣溫不斷上升,預料將會使全球各地的洪患、乾旱及其他極端氣候加劇。
反聖嬰(La Nina)今年發威,嚴重影響全球氣候。反聖嬰現象通常與亞太地區、南美及非洲出現的極端氣候有關聯,不過去年下半年卻意外出現在太平洋熱帶地區。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在過去15年中,其中13年是史上最溫暖的年份。
WMO在氣候趨勢與極端天氣事件年度報告中指出, 2011年更是並列史上最熱10年(2002-2011)中最熱的一年。這項報告發表於在南非德班(Durban)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論壇。
WMO祕書長賈侯(Michel Jarraud)在聲明中提到:「我們的測量方式十足可信,並且確實證明了人類活動正導致全球暖化。」他並說,政策制定者應該留意這些研究發現。
賈侯表示:「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已經創新高,並且正飛快接近會導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2到2.4度的水平。」
科學家認為,全球平均溫度若上升超過攝氏2度,恐將對陸地與海洋帶來極為深遠且無法逆轉的改變。(譯者:中央社蔡佳伶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1130/5082963.html
第1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目前正在南非班德舉行,世界氣象組織WMO對地球暖化日趨惡化感到憂心,根據調查北極海的海冰面積,在2011年9月僅剩下4200立方公里,是歷年來最小的。
趁著第1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會之際,世界氣象組織WMO公佈了年度氣象報告,報告中指出,到2011年10月為止,全球的平均溫度為14.52度,較1961年到1990年的14度,高出0.52度,另外,從2010年到2011年赤道太平洋地區出現反聖嬰現象,照理說氣溫應該會較往年低,但過去這一年的氣溫並沒有明顯下降,反而是過去出現反聖嬰現象的年度裡氣溫最高的,這也導致北極海的海冰在2011年9月只剩下4200立方公里,海冰的規模是歷年最小的。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今後全球發生洪災和乾旱等天災的頻率會提高,世界各國應該要重視地球暖化所造成的氣候異常,儘早想出解決辦法。(民視新聞黃文玲綜合報導)
http://www.nownews.com/2011/11/25/11490-2760904.htm
原文網址: 近半世紀北極海冰層縮小幅度 創1500年來之最
刊在頂尖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的一項研究表示,過去50年北極海的冰層縮小幅度,是1500年來之最。
「加拿大新聞社」(The Canadian Press)報導,這項研究為過去1500年的北冰洋提供了最詳細的圖象,研究結論是目前冰層後退的情況,持續時間比以往任何一次縮小都來得長。
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網(CBC News)報導,德國不來梅大學(University of Bremen)9月表示,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旗下水衛星(Aqua satellite)上日本感測器所蒐集的資料,北極海的冰層創下面積最小的紀錄。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用另一個衛星取得的資料,表示2011年北極海冰層覆蓋面積是紀錄中第二小的,最小的紀錄在2007年所創下。
研究報告的主要執筆人金納德(Christophe Kinnard)表示,近幾年北極海冰層後退之所以獨特,在於這是由多種因素同時作用造成的,而這些因素在有史以來主要海洋冰層縮小中,不曾同時發生作用。
金納德說:「所有指標都在上升─海面溫度和大氣溫度升高,而看起來大洋溫度也變溫暖了,而且更多溫暖的鹽水流入北極圈。因此冰層同時從頂部融化,也從底部消融。」 (接下一頁)
斯丹諾威茲(Christian Zdanowicz)說:「當我們看著重建模式,可以發現約在過去50年發生的冰層縮小似乎是之前1450年所未見的。」
研究報告共同撰寫人斯丹諾威茲說:「很難不歸結到一個結論,就是這一定跟溫室氣體有關。我們無法用『自然的』過程來解釋這個現象。」
溫室氣體濃度 去年創歷史新高 新頭殼newtalk 2011.11.22 柯昱安/綜合報導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21日發布了年度「溫室氣體報告」,其中指出,2010年的地球溫室氣體濃度為1750年工業化時代開始以來的新高,這些溫室氣體將會在大氣中存留數十年,造成全球暖化情形惡化。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2010年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比前一年增加2.3ppm,達到389ppm,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增加幅度更高於1990年代的年平均增長1.5ppm,以及近10年的年平均增長2.0ppm。
報告更指出,受到大量使用石化材料、砍伐森林和改變土地用途,自1750年工業化時代以來,二氧化碳於大氣中的濃度已成長高達39%。而地球暖化氣體中,就有64%來自二氧化碳。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賈侯(Michel Jarraud)強調,就算現在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溫室氣體還是會存在於大氣中長達數十年,嚴重影響全球的居住環境。因此,節能減碳避免地球溫度持續上升,將是人類目前的當務之急。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1290337&pType0=aOPL&pTypeSel=0
2011/11/29 22:13:07
(中央社德班29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天發布報告指出,地球愈來愈熱,2011年更是史上最溫暖的年份之一,而氣溫不斷上升,預料將會使全球各地的洪患、乾旱及其他極端氣候加劇。
反聖嬰(La Nina)今年發威,嚴重影響全球氣候。反聖嬰現象通常與亞太地區、南美及非洲出現的極端氣候有關聯,不過去年下半年卻意外出現在太平洋熱帶地區。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在過去15年中,其中13年是史上最溫暖的年份。
WMO在氣候趨勢與極端天氣事件年度報告中指出, 2011年更是並列史上最熱10年(2002-2011)中最熱的一年。這項報告發表於在南非德班(Durban)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論壇。
WMO祕書長賈侯(Michel Jarraud)在聲明中提到:「我們的測量方式十足可信,並且確實證明了人類活動正導致全球暖化。」他並說,政策制定者應該留意這些研究發現。
賈侯表示:「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已經創新高,並且正飛快接近會導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2到2.4度的水平。」
科學家認為,全球平均溫度若上升超過攝氏2度,恐將對陸地與海洋帶來極為深遠且無法逆轉的改變。(譯者:中央社蔡佳伶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11130/5082963.html
第1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目前正在南非班德舉行,世界氣象組織WMO對地球暖化日趨惡化感到憂心,根據調查北極海的海冰面積,在2011年9月僅剩下4200立方公里,是歷年來最小的。
趁著第1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會之際,世界氣象組織WMO公佈了年度氣象報告,報告中指出,到2011年10月為止,全球的平均溫度為14.52度,較1961年到1990年的14度,高出0.52度,另外,從2010年到2011年赤道太平洋地區出現反聖嬰現象,照理說氣溫應該會較往年低,但過去這一年的氣溫並沒有明顯下降,反而是過去出現反聖嬰現象的年度裡氣溫最高的,這也導致北極海的海冰在2011年9月只剩下4200立方公里,海冰的規模是歷年最小的。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今後全球發生洪災和乾旱等天災的頻率會提高,世界各國應該要重視地球暖化所造成的氣候異常,儘早想出解決辦法。(民視新聞黃文玲綜合報導)
http://www.nownews.com/2011/11/25/11490-2760904.htm
原文網址: 近半世紀北極海冰層縮小幅度 創1500年來之最
刊在頂尖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的一項研究表示,過去50年北極海的冰層縮小幅度,是1500年來之最。
「加拿大新聞社」(The Canadian Press)報導,這項研究為過去1500年的北冰洋提供了最詳細的圖象,研究結論是目前冰層後退的情況,持續時間比以往任何一次縮小都來得長。
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網(CBC News)報導,德國不來梅大學(University of Bremen)9月表示,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旗下水衛星(Aqua satellite)上日本感測器所蒐集的資料,北極海的冰層創下面積最小的紀錄。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用另一個衛星取得的資料,表示2011年北極海冰層覆蓋面積是紀錄中第二小的,最小的紀錄在2007年所創下。
研究報告的主要執筆人金納德(Christophe Kinnard)表示,近幾年北極海冰層後退之所以獨特,在於這是由多種因素同時作用造成的,而這些因素在有史以來主要海洋冰層縮小中,不曾同時發生作用。
金納德說:「所有指標都在上升─海面溫度和大氣溫度升高,而看起來大洋溫度也變溫暖了,而且更多溫暖的鹽水流入北極圈。因此冰層同時從頂部融化,也從底部消融。」 (接下一頁)
斯丹諾威茲(Christian Zdanowicz)說:「當我們看著重建模式,可以發現約在過去50年發生的冰層縮小似乎是之前1450年所未見的。」
研究報告共同撰寫人斯丹諾威茲說:「很難不歸結到一個結論,就是這一定跟溫室氣體有關。我們無法用『自然的』過程來解釋這個現象。」
《大航海世紀 2070》挑戰全球暖化的嚴苛未來
http://gnn.gamer.com.tw/4/60154.html
《大航海世紀 2070》試玩版開放下載 挑戰全球暖化的嚴苛未來
在台由英特衛代理發行,將於近期上市的知名策略遊戲系列新作《大航海世紀 2070(ANNO 2070)》日前由 UBI 釋出了試玩版本,讓玩家體驗生態浩劫過後,人類如何在海平面大幅上升、僅存陸地也化為荒土的嚴苛未來裡,重建文明與家園。
由於背景設定在數十年後的未來,而非再度延續數百年前的大航海時代前後期,因此和前幾代相比,在系統設定和建築風貌上都有極大差異。這次玩家不但能建立海底基地,還能架構起空中防衛網,3D 化的建設版圖規模是歷代之最;在規劃城鎮建設的同時則必須考量工業效率和生態環保的平衡性,要一面避免生態浩劫再度發生,一面確保經濟和工業實力能超越競爭者,環保與經濟在未來依然是兩難議題。
其他獲得保留的經典特色包括:城鎮風貌會不斷進化和繁榮,關鍵在於玩家的施政是否滿足居民民生需求;必須按照既有資源和需求、以及運輸和貿易路線的規劃,來建築各式各樣的工業與經濟設施;世界上存在許多友好、中立或敵對勢力,將以玩家為核心產生合作、戰爭等各種外交關係,玩家的每一步行動,都將會是影響未來世界的關鍵。
http://buy.gamer.com.tw/atmItem.php?sn=11052
◆ 全新主題 開拓人類最後生存空間
以深度策略性、豐富建設系統而聞名的策略遊戲ANNO系列,歷代向來把主題鎖定在大航海時代與附近時期。但是最新作《大航海世紀 2070》卻將焦點放在數十年後的未來。在這個未來裡,氣候學家的擔憂化為真實,因為全球暖化海平面大幅上升,大大限縮人類生存空間。
◆ 從海底到空中 拓展全新建設模式
因此玩家必須在這個危急時刻,挺身而出領導部分人類,找到文明存續關鍵。和前作所有建設都在陸地上進行不同,本作活動範圍將涵蓋陸、海、空,只要是存在可用資源的地方,人類都會想盡辦法利用。深海基地、空中運輸網路,這些都是歷代不曾出現過的元素。
◆ 用外交或武力手段 確保人類生存之道
但就算世界面臨危機,人類依然無法團結一致,玩家所屬陣營必須和其他陣營展開貿易、競爭甚至戰爭關係。因此除了各種生產設施,玩家還是得投注資源發展戰機、潛艇、船艦等各種尖端兵器。如果你是能領導人類開創未來的領袖,就該確保所有人和你志趣相投,不管是運用外交還是武力手段。
◆ 永續發展還是快速強大 環保與工業的兩難
除了陣營之間的競爭,玩家對建設方向也必須作出抉擇。一種是效率較為低落,但重視永續發展的生產形式;另一種建設路線會導致資源快速消耗,但是能迅速擴張勢力,快速強大的另一個代價是環境污染。為了維護人類生存空間,但又必須有足夠實力和競爭者抗衡,你將會採用哪一條路線呢?
◆ 栩栩如生的動態街景依然存在
在題材和建設方式大幅改變之餘,系列經典特色則是獲得保留,例如建築外觀會隨著發展程度慢慢變化,街道上會出現熙熙攘攘的人潮,為了獲得更好的生產與貿易收入,玩家必須煞費心思從最基本的原料生產開始,建構出體系龐大的生產、加工和貿易鍊。
《大航海世紀 2070》試玩版開放下載 挑戰全球暖化的嚴苛未來
在台由英特衛代理發行,將於近期上市的知名策略遊戲系列新作《大航海世紀 2070(ANNO 2070)》日前由 UBI 釋出了試玩版本,讓玩家體驗生態浩劫過後,人類如何在海平面大幅上升、僅存陸地也化為荒土的嚴苛未來裡,重建文明與家園。
由於背景設定在數十年後的未來,而非再度延續數百年前的大航海時代前後期,因此和前幾代相比,在系統設定和建築風貌上都有極大差異。這次玩家不但能建立海底基地,還能架構起空中防衛網,3D 化的建設版圖規模是歷代之最;在規劃城鎮建設的同時則必須考量工業效率和生態環保的平衡性,要一面避免生態浩劫再度發生,一面確保經濟和工業實力能超越競爭者,環保與經濟在未來依然是兩難議題。
其他獲得保留的經典特色包括:城鎮風貌會不斷進化和繁榮,關鍵在於玩家的施政是否滿足居民民生需求;必須按照既有資源和需求、以及運輸和貿易路線的規劃,來建築各式各樣的工業與經濟設施;世界上存在許多友好、中立或敵對勢力,將以玩家為核心產生合作、戰爭等各種外交關係,玩家的每一步行動,都將會是影響未來世界的關鍵。
http://buy.gamer.com.tw/atmItem.php?sn=11052
◆ 全新主題 開拓人類最後生存空間
以深度策略性、豐富建設系統而聞名的策略遊戲ANNO系列,歷代向來把主題鎖定在大航海時代與附近時期。但是最新作《大航海世紀 2070》卻將焦點放在數十年後的未來。在這個未來裡,氣候學家的擔憂化為真實,因為全球暖化海平面大幅上升,大大限縮人類生存空間。
◆ 從海底到空中 拓展全新建設模式
因此玩家必須在這個危急時刻,挺身而出領導部分人類,找到文明存續關鍵。和前作所有建設都在陸地上進行不同,本作活動範圍將涵蓋陸、海、空,只要是存在可用資源的地方,人類都會想盡辦法利用。深海基地、空中運輸網路,這些都是歷代不曾出現過的元素。
◆ 用外交或武力手段 確保人類生存之道
但就算世界面臨危機,人類依然無法團結一致,玩家所屬陣營必須和其他陣營展開貿易、競爭甚至戰爭關係。因此除了各種生產設施,玩家還是得投注資源發展戰機、潛艇、船艦等各種尖端兵器。如果你是能領導人類開創未來的領袖,就該確保所有人和你志趣相投,不管是運用外交還是武力手段。
◆ 永續發展還是快速強大 環保與工業的兩難
除了陣營之間的競爭,玩家對建設方向也必須作出抉擇。一種是效率較為低落,但重視永續發展的生產形式;另一種建設路線會導致資源快速消耗,但是能迅速擴張勢力,快速強大的另一個代價是環境污染。為了維護人類生存空間,但又必須有足夠實力和競爭者抗衡,你將會採用哪一條路線呢?
◆ 栩栩如生的動態街景依然存在
在題材和建設方式大幅改變之餘,系列經典特色則是獲得保留,例如建築外觀會隨著發展程度慢慢變化,街道上會出現熙熙攘攘的人潮,為了獲得更好的生產與貿易收入,玩家必須煞費心思從最基本的原料生產開始,建構出體系龐大的生產、加工和貿易鍊。
南非國寶茶介紹
南非國寶茶,又稱博士茶,與南非出產的黃金、鑽石並列為南非三寶。
博士茶的效用不少,且不具一般茶葉的缺點,如不含咖啡因、單寧酸僅茶的十分之一等等,詳情請看下列描述。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5k_pI5elinhY2NkNTQ3MmEtYTJlNy00ODc5LThhY2EtNTc2MmJkYTQ2OWZh
博士茶的效用不少,且不具一般茶葉的缺點,如不含咖啡因、單寧酸僅茶的十分之一等等,詳情請看下列描述。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5k_pI5elinhY2NkNTQ3MmEtYTJlNy00ODc5LThhY2EtNTc2MmJkYTQ2OWZh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車次時刻與票價查詢
http://twtraffic.tra.gov.tw/twrail/
火車車班查詢
統聯客運--路線票價查詢
>http://www.ubus.com.tw/onlineservice/LINEserach.asp
路線票價查詢
範例:
內湖--竹科--苗栗(1626)
http://www.ubus.com.tw/onlineservice/showa.asp?aaa=19 各售票處
http://www.ubus.com.tw/onlineservice/showb.asp?aaa=19 發車時間表
台北--豐原--東勢(1617)
http://www.ubus.com.tw/onlineservice/showa.asp?aaa=27 各售票處
http://www.ubus.com.tw/onlineservice/showb.asp?aaa=27發車時間表
縣市:苗栗縣
區域:公館鄉
營業站名稱:公館站
連絡電話:0927-338609
地址:苗栗縣公館鄉五谷村248之1號
| ||||||||||
|
| ||||||||||
|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2011-12-21-製作
--------------------
文書類
-------------------
透過網頁直接瀏覽 PDF, PostScript 和 Word 文件
http://view.samurajdata.se/
說明:
目前此網頁支援兩種檔案開啟方式,一種是直接透過網頁來瀏覽已存在線上的檔案(WEB view)、另外一種就是直接從電腦上傳(FILE view)。
------------------------------------------
使用「Google 文件」檢視線上文件。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
說明:在下方輸入文件網址即可產生檢視連結,支援 PDF 文件、PowerPoint 簡報、Word 文件,以及其他 許多檔案類型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support.google.com/docs/bin/answer.py?hl=zh-Hant&answer=39567&topic=1361454&ctx=topic
免費儲存空間
每項產品提供的免費儲存空間是各自獨立、無法彼此共用的。此外,各項產品的免費儲存空間無法相互轉讓使用。
•Gmail 提供超過 7 GB (持續增加中) 的郵件儲存空間。
•「Google 文件」提供 1 GB 的上載檔案儲存空間 (透過「Google 文件」建立的文件和經過轉換的檔案不會計入儲存空間配額,但需符合大小限制)。
•「Picasa 網路」提供 1 GB 的相片和影片儲存空間。低於特定大小的檔案不會計入這項儲存空間限制。這項限制適用於上載至「Picasa 網路相簿」的相片和透過 Picasa 3.9 軟體以原始大小上載至 Google+ 的相片。
•Google+ 提供無限的相片儲存空間,並且會自動將相片大小調整為 2048 像素。影片長度少於 15 分鐘即可免費儲存。
付費儲存空間
如果您的 Gmail、「Google 文件」或「Picasa 網路」的免費儲存空間用完了,可以購買這些產品共用的額外儲存空間。我們提供的儲存空間方案如下:
•20 GB - 每年美金 $5 元
•80 GB - 每年美金 $20 元
•200 GB - 每年美金 $50 元
•400 GB - 每年美金 $100 元
•1 TB - 每年美金 $256 元
•2 TB - 每年美金 $512 元
•4 TB - 每年美金 $1024 元
•8 TB - 每年美金 $2048 元
•16 TB - 每年美金 $4096 元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support.google.com/docs/bin/answer.py?hl=zh-Hant&answer=37603
Google 文件的檔案大小限制 您所建立的文件和上載的檔案本身具有一些限制。
文件:無論頁數多寡或字型大小,上限是 1,024,000 字元。上載的文件檔案轉換成 Google 文件格式後,檔案大小不能超過 2MB。
試算表:40 萬個儲存格,每張工作表最多 256 欄。上載的試算表檔案轉換成 Google 試算表格式後,檔案大小不能超過 20MB,而且最多只能有 40 萬個儲存格,每張工作表最多 256 欄。
簡報:在「Google 文件」中建立的簡報檔案大小上限是 10MB,相當於 200 張投影片。上載的簡報檔案轉換成 Google 簡報格式後,檔案大小上限也是 10MB。
繪圖:我們從未遇過繪圖檔太過龐大的問題 (這句話可沒有挑釁的意思)。
其他檔案:
已上載但未轉換成 Google 文件格式的檔案大小上限為每個檔案 10 GB,
此上載限制大於指定給每個 Google 文件使用者的免費儲存空間。每位使用者可享用 1GB 的檔案免費儲存空間,也可以添購更多 Google 文件儲存空間,以便上載更大型的檔案。
----------------------------------------
線上web-pages轉pdf
http://www.web2pdfconvert.com/
說明:
除了一般web to pdf,還有pdf button,pdf by e-mail。轉檔時可作option設定,轉出來的檔案可以download,或save to google docs,或store and share pdf(filejumbo)
範例:https://docs.google.com/open?id=1LgN7txIpCA9gZGaWnMVbcg4vGpYZfUwSkzgZnyJsJKxcdqErC-oM9P3QGeT_
File download http://www.filejumbo.com/Download/839F06B1145260FE
線上免費PDF、Word互轉,pdf reader,pdf to html,web to pdf,pdf for iphone!
http://www.pdfonline.com/index.ht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09/06/free-pdf-converter-pdf2word-online/
除此之外,我們剛才在前面也有提到其他功能,操作方式都不會太困難,唯有 Web2PDF Online 需要另外註冊帳號。比較特別的是 PDF Service for iPhone 這項功能,它可以將任何文件透過 E-Mail 方式轉為PDF檔,讓使用者可以在 iPhone 內進行瀏覽,使用方式大致如下:
將欲轉為PDF檔的文件以E-Mail附件方式寄到 iPhone@pdfonline.com 信箱。PDF Online 收到你的信件後會立即進行轉檔的動作。一旦PDF轉檔完成,你會收到一封帶有PDF檔案的E-Mail。以iPhone, 筆記型電腦或是行動裝置開啟郵件即可取得PDF檔。
----------------------------------------------------
Instapaper網路文章即時儲存!
http://www.instapaper.co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09/10/free-online-tool-instapaper/
除了可以在網頁內打開待讀清單外,Instapaper 更支援了 iPhone/ iPod Touch 和行動裝置,閱讀後的文章可自動移到文章彙整,或是設定星號來標示某些特定內容,非常方便。
任意輸入一個使用者名稱(或 Email 信箱),Instapaper 無須進行 Email 驗證,但如果你使用 Email 作為帳號可以使你更易記住。
-----------------------------
PDFUnlock!線上解除PDF文件保全限制*
http://www.pdfunlock.com/
說明:目前 PDFUnlock! 支援小於5MB以下的文件
PDFMerge!支援小於15MB以下的文件
http://www.pdfmerge.com/
PDFSplit!無檔案大小限制。
http://www.splitpdf.com/
線上轉換網頁成pdf檔,無檔案大小限制。*
http://www.htmlpdf.com/
說明:支援橫印、直印,A4、letter列印,圖片、背景、javascript、灰階列印(以上所述,線上設定)
PDFProtect!為PDF增加密碼及其他(支援小於10MB以下的文件)
http://www.pdfprotect.net/
-----------------------------------
aXmag線上轉換pdf成電子書
http://www.axmag.com/
說明:繁體中文會成破碎狀,最高10M。
----------------------------------------------------
Notepad.cc雲端記事本
http://notepad.cc/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11/notepad-cc/
本文要介紹的 Notepad.cc 更簡單、快速,與 Plurk Paste 感覺很像,完全是一個線上記事本,只要將你要分享的內容貼進去,在取得分享鏈結就完成了!如果你想找找類似的服務,先前曾經介紹過幾個文字分享服務,例如 CopyTaste 、 JustPaste 或 TinyPaste。
進入Notepad.cc後,沒有歡迎畫面、沒有圖片,就是一個編輯器跟選單而已,把要分享的內容貼進去吧!下方的鏈結有兩種,一種是編輯鏈結、另一種是分享鏈結,編輯鏈結具有編輯的權限,你可以修改它使它更好記;如果要給其它人看的話,請使用分享鏈結。
此外,你也可以為頁面內容加入密碼保護功能,限制其它人直接閱讀內容。
-------------------------------
MyFax – 免費網路傳真服務,支援41個國家。
http://www.myfax.com/free/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09/08/send-a-fax-for-free-myfax/
MyFax.com 是一家網路傳真提供商,除了有付費型的服務外,他們也透過免費網路傳真(Free Internet Fax)來拓展潛在客戶。使用 MyFax免費傳真服務無須註冊,甚至不用留下個人資料,填入傳真號碼、選擇欲傳真的文件檔案就能夠發送。
MyFax 目前支援41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886)與中國大陸(+86)。
文件類型限制:支援 DOC, PPT, Excel, PDF 等178種檔案格式(完整列表)。
檔案大小限制:最大10MB,且不可以超過10個頁面。
傳送次數限制:每人每天限制只能傳送2次。
傳真前必須填入你的Email信箱,傳送時需要到信箱收取驗證信,點選信中連結以驗證你的身份(防止濫用)。一旦發送失敗,MyFax 會嘗試繼續發送,最多兩次。最後會以 Email 告知使用者結果。
----------------------------
Time.is 查詢世界標準時間、時區轉換、國家資訊!
http://time.is/
說明:
以下摘錄自freegroup
Time.is是一個相當實用的網站,可以快速查詢世界任何國家當地時間,不但如此,還有許多好用的功能喔!整體網頁介面相當簡單、網址好記,建議可以將網站加入書籤,如有需要時就能快速查詢。
Time.is的特色:
可以查詢全世界700萬個地區的當地時間。
利用同步及原子鐘(Atomic Clock)來幫你檢查時鐘精準度。
可以比較多個不同地區的時間。
能夠顯示當地的日出、日落時間、座標、時區、貨幣、土地面積、貨幣及國碼等等資訊。
透過行動裝置也能使用Time.is,它能讓你節省相當多的流量、且適合小螢幕閱讀。
--------------------------------------------
檔案分享空間
網站名稱:72dpi.cc
網站鏈結:http://72dpi.cc/
註:單檔不可超過2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
網站名稱:FileJumbo
網站鏈結:http://www.filejumbo.com/
註:單檔不可超過1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無須註冊、安裝任何軟體就可以上傳檔案,至少有三個月的保存期間,整體的速度方面還算不錯,如果你的檔案放在遠端,FileJumbo 也支援使用網址上傳檔案。
---------------------------
應用程式類
----------------------------
Spoon雲端應用程式
http://www.spoon.net/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11/spoon/
Spoon 是一個國外提供雲端應用程式的集合式平台,他們的目標是將全世界所有的應用程式都放放進雲端系統,然後在任何環境都能夠立即使用。這或許是趨勢,至少 Google 目前進行的 Chrome OS 計畫就是朝這個方向邁進。如果你不喜歡在電腦裡安裝不熟悉的軟體,或是使用小筆電而沒有多餘的空間,那麼 Spoon 應該很適合你。
依據網友的使用經驗,透過 Spoon 執行的程式會將產生的設定保存下來,下次執行時就不用再重新設定一次,例如在即時通訊軟體內設定了多個帳戶,那麼下次打開這些設定仍會存在。雖然說 Spoon 將程式部分放在雲端,但實際執行仍然是在本地電腦,也就是說並不會加快應用程式執行速度,如果你本身的硬體配備就跑不動某個程式,使用 Spoon 依舊於事無補。
使用 Spoon 前必須先安裝一個外掛(3.66 MB),就可以開始在雲端執行 OpenOffice、Firefox、Gtalk、Pidgin 等多種應用程式及遊戲,點擊網站上方的 Install Plugin 按鈕來進行安裝。
第一次使用時請先點擊 Create a free Spoon account,設定電子郵件、密碼建立免費帳戶。
例如在電腦裡透過 Spoon 執行文字編輯器 jEdit 或是圖片編輯軟體 Paint.NET:
如果要下載 eMule 上的資源,也可以透過 Spoon 執行 eMule 或是BT下載程式。
對於網頁設計者來說,使用 Spoon 就可以快速啟動並切換不同版本的瀏覽器,測試網頁在不同瀏覽器上的顯示效果,而無須額外安裝這些應用程式,例如透過 Spoon 來開啟 Firefox或是 Google Chrome 及 Opera 等等,都非常方便。
筆者:有免費版與付費版,免費版有100m的空間,付費版有三種,至少有1G的空間,一年至少$60美金以上。
---------------------------------
檔案分享空間
網站名稱:72dpi.cc
網站鏈結:http://72dpi.cc/
註:單檔不可超過2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
網站名稱:FileJumbo
網站鏈結:http://www.filejumbo.com/
註:單檔不可超過1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無須註冊、安裝任何軟體就可以上傳檔案,至少有三個月的保存期間,整體的速度方面還算不錯,如果你的檔案放在遠端,FileJumbo 也支援使用網址上傳檔案。
--------------------------------
多媒體類
---------------------------------
Min.us拖曳相片至瀏覽器立即產生相簿
http://min.us/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10/free-image-hosting-minus/
新一代的圖片分享服務 Min.us,帶給使用者全新的體驗。不同於一般圖片上傳空間,你只要將瀏覽器打開,連入 Min.us ,再將照片拖曳到網頁裡,就會自動上傳到網路並產生相簿鏈結,非常方便,每個人都能夠輕鬆上手。目前 Minus 只有支援 JPEG, JPG, GIF, PNG, APNG 及 BMP 圖片檔,往後可能也會支援文件、影片、音效等其它格式的檔案。
支援單檔 7MB 以下的圖片,每個相簿裡不超過 50 張(但確切的檔案保存時間網站上並未提及)。
----------------------------
12個線上影片下載網站
http://www.freegroup.org/2010/01/12-online-video-downloader/
說明:介紹12個影片下載服務,絕對實用。
線上看pdf介紹檔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1LgN7txIpCA9gZGaWnMVbcg4vGpYZfUwSkzgZnyJsJKxcdqErC-oM9P3QGeT_
Bender Converter線上影片下載、轉檔,可轉為MP3,AVI,MPG等格式
http://benderconverter.co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04/bender-converter/
Bender Convert支援的轉檔類型:
MP3 Audio (.mp3)
AVI Video (.avi)
GIF Animation (.gif)
Waveform Audio (.wav)
QuickTime Movie for Mac (.mov)
Shots (2 frames / sec) (.jpeg)
Shots (5 frames / sec) (.jpeg)
Flash Video (.flv)
MPEG Video (.mpeg)
Video for Phone (.3gp)
Windows Media Video (.wmv)
iPod / PSP / iPhone Movie (.mp4)
如何使用?
Bender Converter很簡單,只需要將影片網址貼上,然後選擇要轉換下載的格式即可。舉例來說,將YouTube影片網址貼在"Video Page Link"欄位,然後選擇檔案類型,最後按轉換。
------------------------------
TubeRadio線上聽音樂,看MV
http://player.tuberadio.fm/tuberadio.asp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09/tuberadio/
TubeRadio.fm 讓你可以在網站內聽音樂,它就像是iTunes或是多媒體播放器,不過使用者無須安裝或下載任何軟體,就能在線上收聽YouTube成千上萬的音樂。此外,此網站可以支援中文輸入,無論是中文的顯示或搜尋方面都很正常。
TubeRadio不用註冊帳號帳號就能使用,如果註冊了可以設定、保存自己的播放清單,往後就能夠時常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囉!
----------------------------------
亦歌--免費中文歌曲線上音樂網
http://www.1g1g.co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09/07/free-music-player-1g1g/
亦歌是由中國大陸網友所開發的線上音樂播放器,簡單、快速且實用。如果你時常必須在電腦前工作、或是習慣在閒暇時聽音樂的話,亦歌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你無須額外的設定或是操作,亦歌就會自動挑選廣受其他使用者好評的音樂,自動加入你的播放清單,這些都可以直接透過瀏覽器達成,無須安裝任何軟體。Pseric聽了幾個星期後,發現這些音樂無論是音質或是傳輸速度上都相當優異,大部分都是中文或粵語歌曲。 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愛中文歌曲的話,亦歌應該會滿足你的胃口。
雖然亦歌有提供註冊會員的功能,但使用者並不一定要註冊才能夠使用,如果你喜愛亦歌的話,不妨點選右上角的「註冊」連結來取得一個帳號。
註冊後就可以立即使用收藏的功能,將你喜愛的音樂加上標籤,並加入自己的收藏清單。下次進入亦歌時,只要登入你的個人帳號,在點選「我的收藏」功能就會列出你收藏過的歌曲一覽。
除此之外,亦歌也內建了「顯示歌詞」的功能喔!例如看完了金曲獎,很想聽聽周杰倫的稻香,只要搜尋關鍵字並將歌曲加入播放清單,接著點選左下角的「顯示歌詞」即可,一邊聽音樂還會一邊導引歌詞,非常方便喔!
將歌曲分享給朋友
聽到你喜愛的歌曲嗎?想傳給朋友聽聽怎麼做?很簡單,只要點選下方的「推薦給朋友」按鈕,就會出現該歌曲的連結囉!亦歌還很貼心地使用 bit.ly 縮網址功能幫你縮一下網址呢!
亦歌外掛程式(擴展)
好的服務絕對要可以很方便地結合其他工具,亦歌就提供相當多的外掛程式(extensions),例如下圖的桌面版程式、亦歌熱鍵工具、Maxthon瀏覽器側邊欄、iGoogle小工具,甚至是 MusicHere 來將你正在聆聽的歌曲資訊同步顯示到MSN。
亦歌桌面版:http://sites.google.com/site/1g1gdesktop/
MusicHere(在MSN顯示歌曲資訊):http://sites.google.com/site/musicherehomesite/
-----------------------
Grooveshark 免費線上聽音樂服務(英文歌曲為主)
http://listen.grooveshark.co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05/grooveshark/
推薦你一個不錯的服務-Grooveshark(中文名稱”鯊客”)。這個完全免費、免安裝、免下載任何程式就可以線上聽高音質音樂的網站
原來這個服務早在2007年就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學生Sam Tarantino創立,最初是一個付費下載音樂的服務,直到2007年底才獲得資金挹注,進而在2008年轉型為免費線上音樂播放服務(來源)。
Grooveshark線上音樂播放服務有幾個優點:
無須註冊就能使用
簡體中文介面,就算看不懂英文也能輕鬆上手
註冊後可以編輯自己的音樂庫、播放清單
搜尋功能支援中文輸入,資料仍是以英文歌曲為主
---------------------
檔案分享空間
網站名稱:72dpi.cc
網站鏈結:http://72dpi.cc/
註:單檔不可超過2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
網站名稱:FileJumbo
網站鏈結:http://www.filejumbo.com/
註:單檔不可超過1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無須註冊、安裝任何軟體就可以上傳檔案,至少有三個月的保存期間,整體的速度方面還算不錯,如果你的檔案放在遠端,FileJumbo 也支援使用網址上傳檔案。
文書類
-------------------
透過網頁直接瀏覽 PDF, PostScript 和 Word 文件
http://view.samurajdata.se/
說明:
目前此網頁支援兩種檔案開啟方式,一種是直接透過網頁來瀏覽已存在線上的檔案(WEB view)、另外一種就是直接從電腦上傳(FILE view)。
------------------------------------------
使用「Google 文件」檢視線上文件。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
說明:在下方輸入文件網址即可產生檢視連結,支援 PDF 文件、PowerPoint 簡報、Word 文件,以及其他 許多檔案類型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support.google.com/docs/bin/answer.py?hl=zh-Hant&answer=39567&topic=1361454&ctx=topic
免費儲存空間
每項產品提供的免費儲存空間是各自獨立、無法彼此共用的。此外,各項產品的免費儲存空間無法相互轉讓使用。
•Gmail 提供超過 7 GB (持續增加中) 的郵件儲存空間。
•「Google 文件」提供 1 GB 的上載檔案儲存空間 (透過「Google 文件」建立的文件和經過轉換的檔案不會計入儲存空間配額,但需符合大小限制)。
•「Picasa 網路」提供 1 GB 的相片和影片儲存空間。低於特定大小的檔案不會計入這項儲存空間限制。這項限制適用於上載至「Picasa 網路相簿」的相片和透過 Picasa 3.9 軟體以原始大小上載至 Google+ 的相片。
•Google+ 提供無限的相片儲存空間,並且會自動將相片大小調整為 2048 像素。影片長度少於 15 分鐘即可免費儲存。
付費儲存空間
如果您的 Gmail、「Google 文件」或「Picasa 網路」的免費儲存空間用完了,可以購買這些產品共用的額外儲存空間。我們提供的儲存空間方案如下:
•20 GB - 每年美金 $5 元
•80 GB - 每年美金 $20 元
•200 GB - 每年美金 $50 元
•400 GB - 每年美金 $100 元
•1 TB - 每年美金 $256 元
•2 TB - 每年美金 $512 元
•4 TB - 每年美金 $1024 元
•8 TB - 每年美金 $2048 元
•16 TB - 每年美金 $4096 元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support.google.com/docs/bin/answer.py?hl=zh-Hant&answer=37603
Google 文件的檔案大小限制 您所建立的文件和上載的檔案本身具有一些限制。
文件:無論頁數多寡或字型大小,上限是 1,024,000 字元。上載的文件檔案轉換成 Google 文件格式後,檔案大小不能超過 2MB。
試算表:40 萬個儲存格,每張工作表最多 256 欄。上載的試算表檔案轉換成 Google 試算表格式後,檔案大小不能超過 20MB,而且最多只能有 40 萬個儲存格,每張工作表最多 256 欄。
簡報:在「Google 文件」中建立的簡報檔案大小上限是 10MB,相當於 200 張投影片。上載的簡報檔案轉換成 Google 簡報格式後,檔案大小上限也是 10MB。
繪圖:我們從未遇過繪圖檔太過龐大的問題 (這句話可沒有挑釁的意思)。
其他檔案:
已上載但未轉換成 Google 文件格式的檔案大小上限為每個檔案 10 GB,
此上載限制大於指定給每個 Google 文件使用者的免費儲存空間。每位使用者可享用 1GB 的檔案免費儲存空間,也可以添購更多 Google 文件儲存空間,以便上載更大型的檔案。
----------------------------------------
線上web-pages轉pdf
http://www.web2pdfconvert.com/
說明:
除了一般web to pdf,還有pdf button,pdf by e-mail。轉檔時可作option設定,轉出來的檔案可以download,或save to google docs,或store and share pdf(filejumbo)
範例:https://docs.google.com/open?id=1LgN7txIpCA9gZGaWnMVbcg4vGpYZfUwSkzgZnyJsJKxcdqErC-oM9P3QGeT_
File download http://www.filejumbo.com/Download/839F06B1145260FE
線上免費PDF、Word互轉,pdf reader,pdf to html,web to pdf,pdf for iphone!
http://www.pdfonline.com/index.ht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09/06/free-pdf-converter-pdf2word-online/
除此之外,我們剛才在前面也有提到其他功能,操作方式都不會太困難,唯有 Web2PDF Online 需要另外註冊帳號。比較特別的是 PDF Service for iPhone 這項功能,它可以將任何文件透過 E-Mail 方式轉為PDF檔,讓使用者可以在 iPhone 內進行瀏覽,使用方式大致如下:
將欲轉為PDF檔的文件以E-Mail附件方式寄到 iPhone@pdfonline.com 信箱。PDF Online 收到你的信件後會立即進行轉檔的動作。一旦PDF轉檔完成,你會收到一封帶有PDF檔案的E-Mail。以iPhone, 筆記型電腦或是行動裝置開啟郵件即可取得PDF檔。
----------------------------------------------------
Instapaper網路文章即時儲存!
http://www.instapaper.co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09/10/free-online-tool-instapaper/
除了可以在網頁內打開待讀清單外,Instapaper 更支援了 iPhone/ iPod Touch 和行動裝置,閱讀後的文章可自動移到文章彙整,或是設定星號來標示某些特定內容,非常方便。
任意輸入一個使用者名稱(或 Email 信箱),Instapaper 無須進行 Email 驗證,但如果你使用 Email 作為帳號可以使你更易記住。
-----------------------------
PDFUnlock!線上解除PDF文件保全限制*
http://www.pdfunlock.com/
說明:目前 PDFUnlock! 支援小於5MB以下的文件
PDFMerge!支援小於15MB以下的文件
http://www.pdfmerge.com/
PDFSplit!無檔案大小限制。
http://www.splitpdf.com/
線上轉換網頁成pdf檔,無檔案大小限制。*
http://www.htmlpdf.com/
說明:支援橫印、直印,A4、letter列印,圖片、背景、javascript、灰階列印(以上所述,線上設定)
PDFProtect!為PDF增加密碼及其他(支援小於10MB以下的文件)
http://www.pdfprotect.net/
-----------------------------------
aXmag線上轉換pdf成電子書
http://www.axmag.com/
說明:繁體中文會成破碎狀,最高10M。
----------------------------------------------------
Notepad.cc雲端記事本
http://notepad.cc/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11/notepad-cc/
本文要介紹的 Notepad.cc 更簡單、快速,與 Plurk Paste 感覺很像,完全是一個線上記事本,只要將你要分享的內容貼進去,在取得分享鏈結就完成了!如果你想找找類似的服務,先前曾經介紹過幾個文字分享服務,例如 CopyTaste 、 JustPaste 或 TinyPaste。
進入Notepad.cc後,沒有歡迎畫面、沒有圖片,就是一個編輯器跟選單而已,把要分享的內容貼進去吧!下方的鏈結有兩種,一種是編輯鏈結、另一種是分享鏈結,編輯鏈結具有編輯的權限,你可以修改它使它更好記;如果要給其它人看的話,請使用分享鏈結。
此外,你也可以為頁面內容加入密碼保護功能,限制其它人直接閱讀內容。
-------------------------------
MyFax – 免費網路傳真服務,支援41個國家。
http://www.myfax.com/free/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09/08/send-a-fax-for-free-myfax/
MyFax.com 是一家網路傳真提供商,除了有付費型的服務外,他們也透過免費網路傳真(Free Internet Fax)來拓展潛在客戶。使用 MyFax免費傳真服務無須註冊,甚至不用留下個人資料,填入傳真號碼、選擇欲傳真的文件檔案就能夠發送。
MyFax 目前支援41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886)與中國大陸(+86)。
文件類型限制:支援 DOC, PPT, Excel, PDF 等178種檔案格式(完整列表)。
檔案大小限制:最大10MB,且不可以超過10個頁面。
傳送次數限制:每人每天限制只能傳送2次。
傳真前必須填入你的Email信箱,傳送時需要到信箱收取驗證信,點選信中連結以驗證你的身份(防止濫用)。一旦發送失敗,MyFax 會嘗試繼續發送,最多兩次。最後會以 Email 告知使用者結果。
----------------------------
Time.is 查詢世界標準時間、時區轉換、國家資訊!
http://time.is/
說明:
以下摘錄自freegroup
Time.is是一個相當實用的網站,可以快速查詢世界任何國家當地時間,不但如此,還有許多好用的功能喔!整體網頁介面相當簡單、網址好記,建議可以將網站加入書籤,如有需要時就能快速查詢。
Time.is的特色:
可以查詢全世界700萬個地區的當地時間。
利用同步及原子鐘(Atomic Clock)來幫你檢查時鐘精準度。
可以比較多個不同地區的時間。
能夠顯示當地的日出、日落時間、座標、時區、貨幣、土地面積、貨幣及國碼等等資訊。
透過行動裝置也能使用Time.is,它能讓你節省相當多的流量、且適合小螢幕閱讀。
--------------------------------------------
檔案分享空間
網站名稱:72dpi.cc
網站鏈結:http://72dpi.cc/
註:單檔不可超過2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
網站名稱:FileJumbo
網站鏈結:http://www.filejumbo.com/
註:單檔不可超過1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無須註冊、安裝任何軟體就可以上傳檔案,至少有三個月的保存期間,整體的速度方面還算不錯,如果你的檔案放在遠端,FileJumbo 也支援使用網址上傳檔案。
---------------------------
應用程式類
----------------------------
Spoon雲端應用程式
http://www.spoon.net/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11/spoon/
Spoon 是一個國外提供雲端應用程式的集合式平台,他們的目標是將全世界所有的應用程式都放放進雲端系統,然後在任何環境都能夠立即使用。這或許是趨勢,至少 Google 目前進行的 Chrome OS 計畫就是朝這個方向邁進。如果你不喜歡在電腦裡安裝不熟悉的軟體,或是使用小筆電而沒有多餘的空間,那麼 Spoon 應該很適合你。
依據網友的使用經驗,透過 Spoon 執行的程式會將產生的設定保存下來,下次執行時就不用再重新設定一次,例如在即時通訊軟體內設定了多個帳戶,那麼下次打開這些設定仍會存在。雖然說 Spoon 將程式部分放在雲端,但實際執行仍然是在本地電腦,也就是說並不會加快應用程式執行速度,如果你本身的硬體配備就跑不動某個程式,使用 Spoon 依舊於事無補。
使用 Spoon 前必須先安裝一個外掛(3.66 MB),就可以開始在雲端執行 OpenOffice、Firefox、Gtalk、Pidgin 等多種應用程式及遊戲,點擊網站上方的 Install Plugin 按鈕來進行安裝。
第一次使用時請先點擊 Create a free Spoon account,設定電子郵件、密碼建立免費帳戶。
例如在電腦裡透過 Spoon 執行文字編輯器 jEdit 或是圖片編輯軟體 Paint.NET:
如果要下載 eMule 上的資源,也可以透過 Spoon 執行 eMule 或是BT下載程式。
對於網頁設計者來說,使用 Spoon 就可以快速啟動並切換不同版本的瀏覽器,測試網頁在不同瀏覽器上的顯示效果,而無須額外安裝這些應用程式,例如透過 Spoon 來開啟 Firefox或是 Google Chrome 及 Opera 等等,都非常方便。
筆者:有免費版與付費版,免費版有100m的空間,付費版有三種,至少有1G的空間,一年至少$60美金以上。
---------------------------------
檔案分享空間
網站名稱:72dpi.cc
網站鏈結:http://72dpi.cc/
註:單檔不可超過2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
網站名稱:FileJumbo
網站鏈結:http://www.filejumbo.com/
註:單檔不可超過1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無須註冊、安裝任何軟體就可以上傳檔案,至少有三個月的保存期間,整體的速度方面還算不錯,如果你的檔案放在遠端,FileJumbo 也支援使用網址上傳檔案。
--------------------------------
多媒體類
---------------------------------
Min.us拖曳相片至瀏覽器立即產生相簿
http://min.us/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10/free-image-hosting-minus/
新一代的圖片分享服務 Min.us,帶給使用者全新的體驗。不同於一般圖片上傳空間,你只要將瀏覽器打開,連入 Min.us ,再將照片拖曳到網頁裡,就會自動上傳到網路並產生相簿鏈結,非常方便,每個人都能夠輕鬆上手。目前 Minus 只有支援 JPEG, JPG, GIF, PNG, APNG 及 BMP 圖片檔,往後可能也會支援文件、影片、音效等其它格式的檔案。
支援單檔 7MB 以下的圖片,每個相簿裡不超過 50 張(但確切的檔案保存時間網站上並未提及)。
----------------------------
12個線上影片下載網站
http://www.freegroup.org/2010/01/12-online-video-downloader/
說明:介紹12個影片下載服務,絕對實用。
線上看pdf介紹檔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1LgN7txIpCA9gZGaWnMVbcg4vGpYZfUwSkzgZnyJsJKxcdqErC-oM9P3QGeT_
Bender Converter線上影片下載、轉檔,可轉為MP3,AVI,MPG等格式
http://benderconverter.co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04/bender-converter/
Bender Convert支援的轉檔類型:
MP3 Audio (.mp3)
AVI Video (.avi)
GIF Animation (.gif)
Waveform Audio (.wav)
QuickTime Movie for Mac (.mov)
Shots (2 frames / sec) (.jpeg)
Shots (5 frames / sec) (.jpeg)
Flash Video (.flv)
MPEG Video (.mpeg)
Video for Phone (.3gp)
Windows Media Video (.wmv)
iPod / PSP / iPhone Movie (.mp4)
如何使用?
Bender Converter很簡單,只需要將影片網址貼上,然後選擇要轉換下載的格式即可。舉例來說,將YouTube影片網址貼在"Video Page Link"欄位,然後選擇檔案類型,最後按轉換。
------------------------------
TubeRadio線上聽音樂,看MV
http://player.tuberadio.fm/tuberadio.asp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09/tuberadio/
TubeRadio.fm 讓你可以在網站內聽音樂,它就像是iTunes或是多媒體播放器,不過使用者無須安裝或下載任何軟體,就能在線上收聽YouTube成千上萬的音樂。此外,此網站可以支援中文輸入,無論是中文的顯示或搜尋方面都很正常。
TubeRadio不用註冊帳號帳號就能使用,如果註冊了可以設定、保存自己的播放清單,往後就能夠時常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囉!
----------------------------------
亦歌--免費中文歌曲線上音樂網
http://www.1g1g.co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09/07/free-music-player-1g1g/
亦歌是由中國大陸網友所開發的線上音樂播放器,簡單、快速且實用。如果你時常必須在電腦前工作、或是習慣在閒暇時聽音樂的話,亦歌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你無須額外的設定或是操作,亦歌就會自動挑選廣受其他使用者好評的音樂,自動加入你的播放清單,這些都可以直接透過瀏覽器達成,無須安裝任何軟體。Pseric聽了幾個星期後,發現這些音樂無論是音質或是傳輸速度上都相當優異,大部分都是中文或粵語歌曲。 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愛中文歌曲的話,亦歌應該會滿足你的胃口。
雖然亦歌有提供註冊會員的功能,但使用者並不一定要註冊才能夠使用,如果你喜愛亦歌的話,不妨點選右上角的「註冊」連結來取得一個帳號。
註冊後就可以立即使用收藏的功能,將你喜愛的音樂加上標籤,並加入自己的收藏清單。下次進入亦歌時,只要登入你的個人帳號,在點選「我的收藏」功能就會列出你收藏過的歌曲一覽。
除此之外,亦歌也內建了「顯示歌詞」的功能喔!例如看完了金曲獎,很想聽聽周杰倫的稻香,只要搜尋關鍵字並將歌曲加入播放清單,接著點選左下角的「顯示歌詞」即可,一邊聽音樂還會一邊導引歌詞,非常方便喔!
將歌曲分享給朋友
聽到你喜愛的歌曲嗎?想傳給朋友聽聽怎麼做?很簡單,只要點選下方的「推薦給朋友」按鈕,就會出現該歌曲的連結囉!亦歌還很貼心地使用 bit.ly 縮網址功能幫你縮一下網址呢!
亦歌外掛程式(擴展)
好的服務絕對要可以很方便地結合其他工具,亦歌就提供相當多的外掛程式(extensions),例如下圖的桌面版程式、亦歌熱鍵工具、Maxthon瀏覽器側邊欄、iGoogle小工具,甚至是 MusicHere 來將你正在聆聽的歌曲資訊同步顯示到MSN。
亦歌桌面版:http://sites.google.com/site/1g1gdesktop/
MusicHere(在MSN顯示歌曲資訊):http://sites.google.com/site/musicherehomesite/
-----------------------
Grooveshark 免費線上聽音樂服務(英文歌曲為主)
http://listen.grooveshark.com/
說明:
以下摘錄自此網址 http://www.freegroup.org/2010/05/grooveshark/
推薦你一個不錯的服務-Grooveshark(中文名稱”鯊客”)。這個完全免費、免安裝、免下載任何程式就可以線上聽高音質音樂的網站
原來這個服務早在2007年就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學生Sam Tarantino創立,最初是一個付費下載音樂的服務,直到2007年底才獲得資金挹注,進而在2008年轉型為免費線上音樂播放服務(來源)。
Grooveshark線上音樂播放服務有幾個優點:
無須註冊就能使用
簡體中文介面,就算看不懂英文也能輕鬆上手
註冊後可以編輯自己的音樂庫、播放清單
搜尋功能支援中文輸入,資料仍是以英文歌曲為主
---------------------
檔案分享空間
網站名稱:72dpi.cc
網站鏈結:http://72dpi.cc/
註:單檔不可超過2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
網站名稱:FileJumbo
網站鏈結:http://www.filejumbo.com/
註:單檔不可超過1GB,總量上限10GB,可以取得檔案的直接連結(Direct Link),流量無限制,無須註冊、安裝任何軟體就可以上傳檔案,至少有三個月的保存期間,整體的速度方面還算不錯,如果你的檔案放在遠端,FileJumbo 也支援使用網址上傳檔案。
訂閱:
文章 (Atom)